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德國

中國尋求技術崛起 德國企業面臨商機

新冠危機一年多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人民幣硬挺以及中國股市重又上漲等,使德國媒體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

資料照片:Kuka機器人在加利福尼亞州弗里蒙特市的特斯拉工廠使用特斯拉Model S工作。
資料照片:Kuka機器人在加利福尼亞州弗里蒙特市的特斯拉工廠使用特斯拉Model S工作。 AP - Jeff Chiu
廣告

德國《經濟周刊》表示,美國和歐洲還在危機中顫抖,中國已經走到前頭去了。追趕西方,這已經是過去的事了。中國現在的目標是,把西方甩在後頭。中國雄心勃勃,意欲成為世界技術領頭羊。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德國人尚不必驚慌。

 

德國《商報》也認為,中國新的五年計畫顯示,中國力求成為技術領頭羊,用自己的產品取代進口產品,並搶佔更多外國市場的份額。中國的新經濟戰略力圖改變全球經濟的比重。

 

中國企業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裡和西方競爭對手競爭。比如特斯拉挑戰者Nio推出了續航里程為1000公里的電動汽車。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現在是歐洲客戶中最受歡迎的供應商之一,並將在杜塞爾多夫開設歐洲總部。很明顯,中國正在日益成為一個高科技世界強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估計。預計2021年,中國的經濟將實現令人炫目的8%左右的增長。

 

《商報》認為,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動進攻的新時期已經開始。才剛成立八年的電動汽車生產商Nio成為中國在短短數年內從仿造西方技術到衝擊西方技術並在某些區段甚至成為技術領軍人物的一個例證。而中國政府還在繼續力促中國技術的崛起。中國將在更多領域力圖擺脫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逼迫自己成為技術領軍人物。當然,這也是為了擺脫美國的制裁。中國希望能開拓外國市場,並成為未來新技術標準的定位人。中國的新經濟計畫會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

 

美中貿易衝突使中國追求技術領先的願望尤其強烈。芯片供應被美國切斷,華為和中興中槍,德國政府對併購高科技企業的限制等等,使中國企業在購買國外的高科技產品時,面臨更多困難。北京政府因此決定要在國內獲得更多發展。這也就是說,中國將加強對研發的投資。當然,中國還是有潛能的。中國科研支出只佔經濟產能的2.2%。美國佔2.8%,德國佔3.1%。

 

中國新的五年計畫將繼續努力讓本國產品取代進口產品。這也就是說,中國還取代不了的產品,將會獲得更優惠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比如半導體,軟件和某些機械設備等。其他在華德國企業就可能被中國競爭者取代。

 

中國的穩定發展會給很多德國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只不過行業聚焦的焦點會有所推移。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還在上升。他們尋求的是高價位的消費品,以繼續穩固自己剛獲得的中產階層地位。德國強項如汽車和機械製造都將面臨更多的中國競爭者。

 

通過面孔來付費在中國已是家常便飯。在面孔識別技術上,中國已是全球領先。移動網絡建設是中國技術集團的又一成功領域。電訊通訊網絡有如新世界的神經系統。華為雖然面對愛立信和諾基亞兩位歐洲競爭對手,但專家們認為,華為技術強過愛立信和諾基亞,而且,華為還在繼續擴大其技術能力。

 

能源設備建設本來是德國生產商的一個強項。但中國企業現在已經成為領軍企業。全球知名風能和太陽能企業中,已有多個企業是來自中國。德國生產商指責中國人通過受到補貼的傾銷價格搶佔了世界領軍地位。

 

中國快速數據化也給德國企業帶來商機。比如,軟件公司在中國有發展前途。在其他領域,德國企業也有機會。比如,在機器人生產方面,中國計畫五年後要自己滿足本國市場70%的需求。但根據深圳一家市場研究學院的研究,中國去年生產的機器人只佔內陸市場的39%。

以上各點都顯示,中國的五年計畫並不都會馬上成為現實。德國企業還有不少商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