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醫界為抗議政府醫改大規模罷診休學,為何難以獲得大眾輿論支持?

韓國醫界為抗議政府醫改大規模罷診休學,為何難以獲得大眾輿論支持?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般生病患者到了醫院,赫然發現「醫院沒有醫生上班」、「醫生竟罷診」等窘境,更期待的是政府趕緊恢復平日常態現況,民眾對於罷工或請辭的近9000位醫生,多抱持著否定態度。而此點,我們也能從尹錫悅最新的民調嗅到端倪。

韓國當地目前正發生醫生與政府,甚至與民眾激烈的醫療對峙,事態之嚴重,以至2月25日韓媒紛紛以「病人週末醫院難問診…日益嚴重的醫療空白」、「專業門診(醫生)罷工休業,門診也進入『黃金搶救時間』」、「醫生罷工,護理師治療病患,恐有違法醫療行為」等斗大標題,報導此次韓國醫界風波事件。

而起因在於2月初,尹錫悅政府考量到2025年韓國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預計高齡者占整體人口比例為20.6%,且恐於2050年達到44%以上),而在此趨勢下,長照福利、醫療軟硬體設備等,都必定得有一定程度提升,故進而宣布增加全國醫學院招生名額65%的長期計畫,每年預計增加約2000新生,藉此早日擴編專業醫生人力,好應對未來超高齡社會所產生的大量醫療需求。

然而,在此「善意」政策方向,卻引起醫界不滿,乃至大規模罷診,甚則醫學院學生罷課休學等現況。

醫界之所以反對尹錫悅此次醫大擴增招生之政策,主因多認為此次尹氏大動作,恐有好大喜功之嫌,醫界舉出如前任總統文在寅在任,雖曾針對當時爆發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導致門診人手不足,以及未來的超高齡化社會等醫療危機,提出「社區醫生制」與「醫學院擴招(學生)」改革二核心。

據當初相關單位規劃,是自2022年起,以每年增加400人、10年增加4000人為目標,「漸進式地補足醫療缺口」,若與尹氏今日推出每年增加約2000人,人數將近有五倍落差,且尹氏推行此政策,也過於獨裁專制,並沒有充分與醫界進行討論,故質疑施行此計畫並沒有任何恰當「法源」。

同時,因短時間擴編人力,讓已在醫療最前線的住院醫生,擔憂後進醫生恐會因培訓時間過短、專業訓練不足,徒增醫療糾紛事件,進而指出目前韓國醫界面臨的困境,並非是人手不足,而是政府沒有好好改善醫界就業環境,其中包含高工時與不符合高壓工作的薪資報酬,與常見醫療糾紛等等,導致此惡劣就業職場環境,逼走了不少好醫生,故政府不應該僅著重擴編人力來解決問題,反倒要聽聽第一線的醫生心聲。

然而,政府馬上提出數據(2021),顯示韓國每1000人所擁有醫生數量為2.6人,遠低於OECD成員國平均的3.7人水準,足見國內醫療人力不足;且若從醫生身份角度而言,政府也言及,目前國內許多重大門診科(諸如急診室、外科、心臟科等需要動到大型手術,易滋生醫療糾紛門診)的專業醫生人數明顯減少,主因無他,因為更多醫生寧可選擇錢多不易產生病者濫訴的牙科、眼科,或整型外科等就業,而眼見超高齡化社會迫在眉梢,補充專業人力是必然趨勢,不可拖緩進行。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