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地方創生 企業投資地方】匯聚地方創生能量,攜手打造故鄉執行長

【地方創生 企業投資地方】匯聚地方創生能量,攜手打造故鄉執行長
貴賓參與「打造故鄉執行長」創新趨勢論壇,以行動為地方創生挹注能量

國家發展委員會 廣告專輯製作

產業動態

2019-11-12

期許透過為在地創造共榮共生,國發會與今周刊攜手舉辦地方創生「打造故鄉執行長」創新趨勢論壇,廣邀各界領袖菁英分享交流,從以人為本出發,思考如何讓科技創新改變在地,同時鼓勵企業投資,以行動為地方創生挹注能量。

當前,臺灣的社會與人口正遇上劇烈的結構性變化,高齡化浪潮與少子化趨勢下,過去五年人口大量往北部都會區聚居,造成許多鄉村城鎮人口大量流失,城鄉差距漸增。

 

憂心區域發展失衡現象,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度積極推動地方創生,從以人為本去思考,結合科技創新與企業的力量,讓年輕人願意回流家鄉,為在地社區注入活水。

 

以人為本,地方創生從在地走向國際

 

隨著地方創生運動在全臺如火如荼地展開,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表示,國發會目前已收到60多個地方創生計畫提案,其中有14件完成了資源媒合,未來還會陸續輔導。

 

從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一鄉一特色到如今的地方創生,陳美伶主委觀察到成功關鍵在於人,不只是鼓勵青年返鄉,還要驅動島內移民,特別是對土地懷抱熱情與使命感的「地方執行長」,正在創造地方的改變。「過去推動政策主要靠補助,一旦停止就容易產生斷鏈,我們希望轉而鼓勵企業投資、發展在地品牌,讓地方創生的能量能夠源源不絕。」

 

同時,國發會也鼓勵新創公司投入地方創生,尤其是公司法大幅修訂後,成立新公司門檻變低,如今國發基金的創業天使投資方案也投資了57個新創事業,未來期待透過企業化經營的腳步,讓臺灣品牌從在地走向國際。

 

長期關注地方新創產業議題的立法委員余宛如也分享觀察,近年來她看見許多青年透過科技,為農村與社區帶來創新與就業的機會,她說:「很高興國發會能透過資源整合,打造讓年輕人可以留在地方發展的環境,我們也將全力支持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

 

陳一強總經理分享活水投資社會創業家的歷程。

 

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董事張垂弘分享用科技協助家鄉的想法。

 

鄰鄉良食創辦人譚景文為企業與小農架橋創造更多合作能量。

 

企業陪跑,為地方創生挹注資源

 

在地方創生行動中,企業的陪伴也不缺席,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陳一強分享了活水陪伴社會創業家們的經驗,近年來,活水陸續陪跑許多社會企業,包括甘樂文創、以立國際、鮮乳坊等在地品牌深耕茁壯。

 

他也點出地方創生的生態系中,對等的投資不可或缺。「我們的角色是陪跑社會創業家,用投資取代捐贈,提供資金、商業模式到產業資訊等多方協助。」陳一強期待有更多企業也能一起從淺水到深水,幫助地方創生持續展開。

 

從科技創新到社會創新,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成立迄今已投注15億元以上的資金幫助國內學術研究。為了讓高科技產業也能接地氣,從去年開始,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也推出「智在家鄉」徵件競賽活動,邀請大家運用小小的科技點子,解決家鄉的問題,為你我的家鄉做一點事。

 

「改變從你我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能發揮影響力。」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董事張垂弘有感而發,尤其是今年「智在家鄉」年紀最小的參賽者年僅8歲,勇氣與自信值得嘉許。「我們將遴選出20組團隊,協助展開培訓,同時邀請聯發科技的高階主管一起參與,幫助參賽者投入社會創新。」

 

2017年才開始扶植農業新創的好食好事基金會,是以創新觀點和國際視野出發,朝永續前進。從農業科技、永續培育到創新飲食,幫助企業成功轉型,也讓科技成為推動地方創生的重要能量。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歐陽思菊說:「從去年11月開始,我們的食農新創加速器開始協助導入了業師的資源,從思維改變作起,幫助有心投入臺灣農業的青年提升商業模式、進行使用者研究、導入食農專業與協助募資規劃,翻轉臺灣農業樣貌。」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歐陽思菊闡述食農新創的樣貌與商業模式應用。

 

大豆復興運動創辦人翁育群談到政策對農業產業帶來的影響,也呼籲產業整合的必要。

 

源天然創辦人羅永昌說明健康飲食、偏鄉發展與環境保育的行動。

 

讓創生品牌推動臺灣、躍升國際

 

觀察當前地方創生營運模式,媒合企業與臺灣在地小農的鄰鄉良食有許多成功媒合的經驗,包括與台積電、石二鍋、家樂福、全家、主婦聯盟等品牌與小農的合作,創造多贏。創辦人譚景文憑藉過去協助企業推動CSR的豐富經驗,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媒合小農能提供的服務,成為彼此最重要的溝通橋樑,

 

從科技業轉戰從農的臺灣國產大豆復興運動創辦人翁育群,談到歷來政策對農業產業帶來的變因與影響,他也呼籲產業整合的必要,除了積極投入生產品質一致、優質的雜糧作物外,也期許國產雜糧未來以品牌角度切入市場,創造更高的產業價值。

 

透過差異化商品創造新機會的返鄉青農羅永昌,不僅培育出新品種黑纖米,更是品牌源天然的創辦人,因為看見農村的問題、期待陪伴孩子與長輩幸福生活,於是他全心投入推廣健康飲食、偏鄉發展與環境保育的行動,期望從源頭開始,改變這塊土地。

 

從鼓勵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資源,到凝聚共識、滾動社會各界參與地方創生,「臺灣很小,我們期望透過品牌,把臺灣帶到國際。」陳美伶主委如是說。

 

國發會陳美伶主任委員與地方創生講師,一同討論如何打造企業投資地方的正向循環。

 

延伸閱讀

馬斯克認了「中國電動車會摧毀多數對手」...它真的很強!特斯拉削價競爭到了極限、各國靠1招保命制衡

2024-01-28

為何日本人不買特斯拉?馬斯克狠嗆這句話…市值一夜蒸發2.5兆,她「這價位」下車被讚先知

2024-01-26

史上最大規模!特斯拉召回全美220萬輛電動車,這次又出什麼事?安全機構:「小問題」恐藏致命風險

2024-02-03

不到80萬!平價電動車快來了,特斯拉宣布2025新款將亮相生產,與比亞迪一較高下

2024-01-24

從英雄變狗熊,特斯拉被中國比亞迪吞噬!無償借地、無息貸款...謝金河:印證「不要錢的最貴」

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