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安警召見三次 每晚換SIM卡準備被捕 決意移英保自由意志轉化公共資產 學者鍾劍華:香港民研一定做落去

威權治下的社會,中產走難,組織解散,傳媒噤聲,民意可以「不聽話」嗎?「民意係數據,喺文明嘅社會,一個負責任嘅政府要識面對同尊重民意。」先後被國安處召見三次,從沒想過離開的香港民意研究所(民研)副行政總裁、社會政策學者鍾劍華近日宣布赴英「避秦」,「如果(政府)要抽掅我煽動,實有啲中,只會遲早郁到我。」

「離開咗都唔代表我甩身」,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和民調工作多年的他說,在支離破碎的公民社會,民研有更重要的存在意義,更是香港唯一達學術標準和主動長期做民調的機構,希望香港人能繼續支持和珍惜這平台,「除非真係要摺咗民研唔畀做,否則一定會做落去。」


「特首選舉民調今屆無做呀,今年無傳媒贊助。但做嚟有咩意思?得一個人參選…香港社會好似淪落到倒退半世紀咁。」抵英短短兩星期的鍾劍華風塵僕僕,忙着接受各地傳媒訪問、重寫專欄,還要抽時間找地方落腳,「因為我星期五仲喺香港出席緊發佈會,突然間走咗,我覺得要有個說法,所以喺(周日)新加坡轉機嗰陣就寫咗篇文交代,點知一到埗就(有傳媒)電話打嚟,估唔到原來有咁多人關注我嘅去向。」記者反問怎會覺得他的離開沒惹來關注呢?鍾劍華呷一口熱茶微笑不語。

鍾劍華抵英短短兩星期,忙著接受各地傳媒訪問、重寫專欄,還要抽時間找地方落腳。(老三 攝)

常常自嘲「無謂嘢」的他說,小時候家裏沒有電視機,養成每天睇報紙的習慣,中學時代已不時去做義工,「十幾歲去做義工,就係去社區做調查。」考進中大社工系後,適逢中英談判開始,他就時常在大學報撰寫文章評時事,「當年好希望改革開放成功,甚至覺得回歸對香港比較好。」1984 年畢業後當了 4 年社工,無改「多聲氣」習慣,總是投稿到報章,「嗰陣去木屋區做實習,見到好多房屋問題、新移民問題,對公共政策係好關注」。六四事件後,他轉職到理大任教社工和社會政策,「學生都叫我理大 wiki,話搵我好過去圖書館。」

現年 62 歲的鍾劍華 2007 年加入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嗰時中心做嘅民調同鍾庭耀(港大民研)做嘅好唔同,我哋多做全民退保、少數族裔、綜援等問題,亦搞好多研討會,試過有一年搞成 60 次。2016 年年底林鄭搞個全民退保諮詢,政府搞 3 次研討會,3 次都被人噓,林鄭出席唯一一場非政府搞嘅研討會,就係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搞嘅,係最和平嘅。」

現年62歲的鍾劍華2007年加入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至前年退休後加入香港民研。(老三 攝)

他憶述,2012 年特首選舉時,是第一次和鍾庭耀合辦民間投票。他至 2020 年退休,因為鍾意教書,「嗰陣仲想搵教席,不過當然有阻滯,我衰多嘴嘛!」於是在同年 5 月加入香港民研。民研由鍾庭耀和他領軍,被建制諷刺是「鍾氏民調」,他笑說自己總是忍不住要反駁黨媒的狙擊,「我成日都叫鍾庭耀要出嚟反駁,但佢比較唔理會。」

「但係《國安法》之後,好多人同屋企人成日叫我走,個個都為我擔心。近半年政府郁啲就話人煽動,快必(譚得志)、《立場新聞》同(資深傳媒人)區家麟都出事。」

一直視香港為根的鍾劍華說,若非去到最壞情況也不打算離開。然而,先是《蘋果》被打壓停刊令他的專欄無法再刊登,與另一份報章合作數年的社會福利政策專欄也被叫停,自由亞洲電台為保護評論員,年初起亦暫停包括他有份主持的評論節目,「《立場》前後轉貼我 700 幾篇文章。如果(政府)要抽掅我煽動,實有啲中,只會遲早郁到我。」

他估計,若然習近平 7 月來港主持回歸慶典,國安處很可能在 5、6 月「洗太平地」,屆時或「自身難保」,「雖然話唔好被恐懼支配,但話完全無顧慮係假嘅。有段日子晚晚瞓覺前都會將手機 sim 卡抆出嚟,放入另一部機。如果第二朝 6 點有警察嚟拉我,都係收咗部『鬼機』。我唔係驚被佢拉,而係預備咗佢隨時嚟拉我。」他續說,「我而家嘅意志自由仲可轉化成為文字,變成公共資產。但如果入咗獄,我就唔能夠再講嘢。意志自由仲係咪保持到,我唔敢講。坐監亦唔係一個人嘅事。如果要我 90 幾歲嘅父母去荔枝角(收押所)探我,咁點算呢?」

鍾劍華說,曾在睡覺前把手機sim片轉到另一部「鬼機」,以防翌早警察上門拘捕他時收走真正的手機。(老三 攝)

他在 2 月中申請 BNO VISA,月底簽證獲批,「我第二日(3月1日)就即刻同鍾庭耀講,連太太都未知。佢(鍾庭耀)係好理解我嘅決定。」沒料到 3 月 9 日就收到國安警來電約見,「本身話係關於 47 人案,話有新消息想同我傾吓。我問係咪拘捕我,佢話唔係,只係協助調查。」他說因當時在居家隔離,至 22 日才與警方會面,「就話唔落簿唔開機,不涉拘捕同檢控,純粹大家傾吓。」他透露,警方曾在會面中表示民研的工作「有啲都幾敏感」,「又問我(民研)點樣定題目、設計問卷,我咪同佢講 lecture 囉。我仲問返佢哋真係覺得做緊嘅嘢同國家安全有關?佢哋有五個人,靜咗陣,有個答話『而家社會仲係好亂,真係危害到國家安全』,仲補咗句話係個人意見咋。另外四個就望望佢,唔出聲,無畀反應。」

《同文》就國安警約見鍾劍華向警方查詢,警方回覆指不評論個別案件,「而採取任何行動,均會按實際情況,依法處理」。

香港民研在《國安法》生效後,在民主派初選前夕和大搜捕後,被警方搜查和撿走電腦,他也需要協助調查,案件至今仍未了斷。他指,民研也曾評估正進行的項目有否風險,「考慮到學術上係延續緊做咗廿幾年項目調查,如果改咗問題的話,方法學上係轉變咗。所以基本上所有項目都係照做。」而問卷用字亦變得更小心謹慎,「可惜似乎黨媒還是想搞死我哋」,像是 2 月關於抗疫的調查,就被建制扣上涉嫌「危害國安」的帽子;3 月的俄烏戰爭民調更被捏造問卷抹黑,導致調查發布會要臨時取消。

「如果政府唔希望社會上再有獨立嘅研究同民意調查,一定會用盡各種方法搞你。」他說,民研近年加入安居樂業指數等民生議題調查,希望可令民研觸及更多研究範疇,尤其是《國安法》後公民團體噤聲、解散,這些民調有如填補缺口,使民研有更重要的存在意義,「關注團體可以當我哋係開路先鋒,從民調數據開始,再做下研討會,作出佢哋嘅倡議。關注長期照顧保險同環保議題,點解都要收聲?」

鍾劍華說,民研近年加入安居樂業指數等民生議題調查,希望可觸及更多研究範疇。(老三 攝)

「即使我唔再係香港民研正式嘅僱員,佢哋嘅項目我都會參與,唔會因為離開香港而當自己甩身。」他強調,負責任的政府不可能不回應民調,「民意數據係好重要。政府可以唔跟足民意,事實上亦無可能跟足民意。我哋唔期望民意領導政府,但政府一定要應對同尊重民意。如果政府唔能夠面對民意,因而禁制民調,搵黨媒去打擊民研,係好低莊同失敗主義嘅做法。」

「香港能夠用比較嚴謹方法、達到學術標準,兼主動長期地做民意調查嘅機構,係淨返香港民意研究所。」其中香港政府的民望調查更進行了二十多年,提供仔細分析和走勢,極具學術意義,「更係香港歷史將來重要組成元素。我哋唔覺得要喺呢個問題上妥協。」他說,即使香港變得淪落,也不可因此而「放手」,「陣地守得一個得一個。除非真係要摺咗民研唔畀做,否則一定會做落去……我好希望香港市民繼續支持同珍惜呢個渠道。」

上一篇文章

香港人在英國:説過在那一邊見  來待我出現  

下一篇文章

芬蘭、瑞典申報加入北約 普京反應「非常冷靜」 不提軍事威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