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塞車,不需蓋更多停車場,要靠更多人不開車!

解決塞車,不需蓋更多停車場,要靠更多人不開車!
一味追求車輛通行效率,不僅沒解決停車問題,更是台灣交通堵塞的根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2-09-07
文・台灣是個行人地獄
27210
這幾年,台灣地方政府喜歡廣設停車場,不但看得見政績,又美其名「解決停車問題」,也壯大了政治人物的聲勢。但建造眾多停車場後,停車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我們稍後來對答案,現在,先看看國際案例。

2016年,英國《衛報》〈世界各地的城市如何終結停車場〉報導指出,如果城市提供免費或低廉的路側停車費用,實際上是直接導致嚴重交通堵塞;各種研究也指出,增加10%停車費用,平均能減少3到10%停車需求。

再看蘇黎世。

1996年,蘇黎世頒佈一條法令,稱為「歷史性的妥協」(a historic compromise)。從此之後,蘇黎世市區的停車位數量將維持在1990年代的水準,只要新建停車位,就要取消其他地方同等數量的停車位。此後,許多新建停車位都是地下形式,多出的平面空間與廣場,就給行人、自行車、大眾運輸使用。

不過,這條法令在2021年被廢除,蘇黎世不再平衡維持汽車駕駛權益,而是直接減少市區內停車位,成為更為行人、自行車騎士、大眾運輸使用者而服務的城市。

現在的蘇黎世,無論是有錢的銀行家、推嬰兒車、剛買完菜的人,或結束一天辛勞工作的上班族,都搭乘同樣的路面電車,在郊區的家以及繁榮的市區之間通勤。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例子。

當年剛到墨爾本唸書,經歷痛苦的半年開車通勤後,我便轉向使用大眾運輸。

高昂的駕車進城成本,是我再也不願開車進入市區的主因。除了各類保險、稅率、擁車成本,還有路側停車位嚴格限制時段、停車場費率、優先保留給卸貨專用⋯⋯各種限制下,一個月累積的費用和時間成本,遠比使用大眾運輸昂貴數倍。

然後,我選擇將車停放在離住家最近的郊區車站,搭乘通勤火車進城,再轉乘路面電車以及步行去目的地。

從此,不必再擔心出門會塞在車陣,也不再煩惱停車位;只要趕上定時火車班次,就能準時抵達目的地。我可以隨時接受朋友的餐宴酒席邀約,也能在城市中自在活動,這一切都依靠完善的行人步行環境及高效率的大眾運輸系統。

如果,墨爾本市中心充斥寬闊的八線大道,即便我不需開車,我仍可能把人生浪費在等待紅綠燈,在輪到我的那一刻,朝向目的地衝刺。

墨爾本-塞車-台灣是個行人地獄-停車-城市規劃-道路平權-大眾運輸系統墨爾本尖峰時段的高速公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路愈大、停車場愈多,愈容易塞車

這三個例子,都是要說明同一件事:車流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被道路規劃以及城市規劃吸引而來。

當一個駕駛選擇開車出門,他在出發地與目的地兩個地點,都需要一個停車位停放車輛。在上班日的絕大多數時間內,停車位上的車輛並不會被使用,而是被放在那兒,佔據寶貴的城市空間。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全台灣兩千多萬台汽、機車全數湧入市區,那會是多恐怖的擁擠場面。但這正是台灣城市規劃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快速運送更多車輛。

當所有人都要追求駕駛車輛帶來的便利,那樣的道路空間規劃,其實會造成所有駕駛的不便;所有駕駛將會塞在無止盡的車流中,動彈不得。

我不是怪罪駕駛,因為許多人並不愛騎車或開車。

在粉專過去一篇貼文〈不只是公路〉,我寫道:「多數台灣人下意識地選擇騎機車,絕對不是因為台灣人『天生』就愛騎機車或『DNA適合』騎機車,而是因為缺乏其他『更方便』的選擇,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在台灣的城市步行並非怡人的經驗,內政部營建署統計,全國市區道路人行道建置率不及45%;出了雙北市區,大眾運輸更無法滿足日常通勤需求。台灣人「去巷口超商也要騎車」的自嘲,其實是「對現狀妥協」的無奈。

塞車-台灣是個行人地獄-停車-城市規劃-道路平權-大眾運輸系統台灣城市缺乏騎車、開車以外的運輸選項,使停車問題陷入惡性循環。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缺乏人行道與失靈的停車管理制度,加上不完備的大眾運輸系統,使多數人必須依賴私人機動車輛出行;最後,再將車輛停放於免費的路肩,甚至騎樓、還有僅剩不多的人行道上。

這樣的道路設計,加上新建的停車場,使駕駛預期市區內有很多空間可行車與停車。實際上也是如此,該被建造成為行人步行空間的地方,被拿去讓車輛通行與停放,結果吸引更多駕駛湧入市區,造成更嚴重的交通堵塞,伴隨更嚴重的車流管理問題。(延伸閱讀|連假人擠人?引進這種交通AI就不必擔心塞車、買不到票

看看週末尖峰時刻時,好市多、家樂福、愛買等大賣場,或百貨公司停車場附近的車流動線,就能略窺一二。永無止境的車流,正是停車問題的來源。

可以說,台灣城市停車問題的核心,是缺乏騎車/開車以外的運輸選項,眾人被迫依賴私家車出行之下,造成的惡性循環。要解決停車問題,就要提供私人機動車輛以外的選項,包括完善且吸引人的步行、自行車、與大眾運輸使用環境。

若道路規劃仍一味追求車輛通行效率,這一切便不可能發生。

不開車,我們會有不同的視野,才能夠建造不一樣的城市。

「一座進步的城市不是窮人也有車的地方,而是富人也搭乘大眾運輸的地方。」前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長——恩里克・潘納羅薩(Enrique Peñalosa)(延伸閱讀|我們值得一座更好的城市——從成立「台灣是個行人地獄」粉專初心說起|專欄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