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跳票危機】4座風場進度延宕 第三階段爭議延燒

邱家琳 2022年11月16日 15:25:00

離岸風電興建進度延宕。(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根據審計部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離岸風電累計裝置容量為237.2MW(百萬瓦),僅達到政府原先設定的目標量9%,還短缺2436.8MW,興建進度嚴重延宕。原本預計在2020年併網的海能風場、允能一期風場,工程已延遲超過兩年,至於原訂2021年併網的大彰化風場與彰芳一期風場,進度也同樣落後。

 

據了解,彰芳一期風場延遲且目前仍缺5支風機尚未安裝、延宕遠超過兩年以上的海能風場缺11支未安裝、大彰化風場仍有30多支,而同樣延遲超過兩年的允能風場整場則約有超過50多支尚未安裝。換言之,2025年非核家園、再生能源佔比達20%的目標難以達成,能源轉型政策恐面臨跳票危機,離岸風電開發商財務壓力與銀行放款風險已暴增。

 

有風電業者指出,其實台灣目前所有風場的施工進度都延遲,加總去年與前年完工的兩座示範風場,現在海面上僅有160多支,但政府仍在「講空話」,強調今年一定會完成200支風機的工程,卻沒有務實檢討在法規面與執行過程中,應如何給予開發商支持並簡化行政流程,讓風場可以加速興建。

 

政府今年目標是累計完成200支離岸風機。(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我國海事工程船舶量能不足的問題,今年已實際影響風場施工進度。隨著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全球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歐洲正如火如荼建置離岸風場,若我國相關外籍船舶審查行政法規再不彈性調整,預計明年缺船問題將更為嚴重。

 

據了解,這4座進度延宕的風場在今年因為外籍船舶許可的期程而上演了好幾齣「搶船戲碼」,亦有不肖船商濫用該許可來向開發商漫天要價。有海事專家表示,我國政府向來嚴管,但往往不慎過度涉入商業機制,反而將情況弄得更加混亂,明年有6座風場需要工作船,外籍船舶來台許可的體制需要改革。

 

政府推動國產化政策,業者投資進駐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近來,第三階段行政契約與產業關聯方案的爭議仍持續延燒,相關業者不停奔走主管機關,盼重新檢視合約內容、讓國產化項目保留彈性。不少開發商受訪時表示,第三階段風場將採用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的售電模式,即便不幸延後併網時程,政府也沒有權限開罰;再者,縱然政府宣稱第三階段區塊有採購彈性,但實質上國產化的內容不減反增,加上通膨與利率高漲,導致風場建置成本極為高昂,這些勢必都得轉嫁到CPPA買家身上,搞得開發商與CPPA買家都很痛苦。而若開發商沒有先將CPPA合約簽訂好,開發商也不敢貿然跟政府簽署行政契約,進而又導致綠電供應不及。

 

有用電大戶提到,綠電需求孔急,我國產業外銷要面對的減碳需求已是事實,我國向來大幅補助工業用電也是事實,但這是否代表著用電大戶就必須被迫採購價格如此高昂的綠電?解鈴還需繫鈴人,政府應有更大的智慧來調整、因應。

 

問及台灣未來如何保持在亞太區離岸風電產業的領先地位,外資開發商回應,日韓政府也有推動離岸風電的決心,但日本排外、韓國擁核,現階段還難以真正落實,台灣雖然風場規模不如日韓卻仍佔領先地位,但政策規劃與行政流程過於僵化與窠臼,應該要更平等、透明有彈性,希望未來能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