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禁大麻?

Wenchin
Wenchin Rolls Around
6 min readJul 9, 2019

--

今天看到CNN推播的新聞,說娛樂性大麻合法化後,青少年吸食的人數意外的降低了8%。讓我想到上次跟美國朋友討論大麻時,他說最初的大麻禁令是因種族歧視而生,我聽了大吃一驚。

讀了一些資料後,我發現我們對毒品的管制:決定哪些東西該禁、哪些不該,往往並非完全基於健康考量、反而多半是政治操作的結果。

大麻使黑人敢直視白人男性的眼睛;甚至尾隨跟蹤白人男性,並且開始用雙眼打量白人女性。

大麻是造成人類史上多數暴力事件的元凶…抽大麻煙的族群多為黑人、西班牙人、菲律賓人和演藝人員。

美國在1930年代因為墨西哥移民人數開始成長,白人看到墨西哥人吸食後的放鬆眼神,怕他們「忘記自己的地位」,對移民的恐懼感才導致大麻被定義為違法的。

藥物政策改革家 Ethan Nadelmann 在這個 TED Talk 談到人們對待藥物態度的歷史:

你知道有些毒品被禁止與健康風險沒有太大關係嗎?19世紀後期,鴉片主要的消費者是中年的白人婦女,當時很少有止痛藥,因此她們用鴉片來緩解疼痛。後來,中國人在美國礦山、鐵路打拼,晚上他們將鴉片拿來放鬆,就像在故鄉吸大口菸那般,結果當時因為種族歧視,他們害怕中國人會把白人婦女變成性奴隸(毫無邏輯?沒錯!),第一條禁毒法便這麼出現了。

同樣第一條禁止古柯鹼的法律,同樣是因為種族歧視,他們擔心黑人嗅了那白色粉末以後,會忘記自己在南方社會的「適當位置」;第一條禁止大麻的法律,則因美國人對墨西哥移民的恐懼有關。

Ethan Nadelmann誇張比喻:如果古柯鹼吸食者,都是白人老頭,而威而鋼使用者,則是貧窮的年輕黑人,那麼出售威而鋼可能還會讓你坐5到10年牢!

就美國來說禁毒令起源於種族歧視;對台灣而言,則是19世紀以來「天朝」亡國的錯誤歸因。

19世紀開始,當時的大英帝國將大量的鴉片輸出至大清帝國,一時間鴉片館林立。不分貧富與階級地位,許多人都對鴉片上癮,形成諸多社會問題。1839年兩國因貿易問題發生戰爭,大清帝國戰敗而割地、賠款、開放通商,也因此開啟了與他國一連串的不平等條約。鴉片可以說是揭露當時大清帝國腐敗內在最重要的一項因素。同時在後來許多「中國人」的觀念裡,毒品就是害「中國」衰敗的罪魁禍首。而繼承了大清帝國的中華民國,視毒品有如洪水猛獸,欲以嚴刑峻罰對待之,也就不難想像了。而台灣也因為中華民國政權的治理而受到此種法制的影響。

清朝的滅亡被歸罪於鴉片,後來的中華民國於是對毒品緊緊管制,唯恐毒品敗壞人民健康、導致國家遭到侵犯。

由此可見毒品禁令源自於政治操作。

其實稍微研究一下也會發現,許多產品成癮性、傷害程度與法律上的懲處不成比例。菸跟酒精對人體的危害就大大高於大麻。何況大麻很多時候還是可以拿來藥用、減緩病人痛苦。

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600萬人因菸害而死、美國則是每天約有1,300人因菸害而死;2015年在美國因酒精導致肝病而死亡者有21,028人、與酒精相關(但排除意外與暴力事件)的死亡數有33,171人。於此同時,因大麻而直接死亡的人數是零。大麻對人體的傷害性遠小於菸、酒,與其他同樣被列為毒品之物相比更是如此。

因此我們更要反思,到底是因為什麼,我們要禁大麻?

對藥物效果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從下面的連結看出各種藥物的關聯性,了解從咖啡因、酒精、LSD、大麻、安非他命到冰毒等等,各是用什麼方式刺激中樞神經:

當然,寫這篇文章不是希望倡導大家張開雙臂擁抱毒品、或開始吸食大麻,而是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反思一下,我們對毒品的管制到底是否合理?

哪裡有供給,哪裡就會有需求。我們認定的毒品,其實跟酒精、咖啡一般,都是全球性的商品市場,因此當我們撲滅一個源頭,另一源頭還是會出現。既然如此,解決的辦法應該是將那些地下的毒品交易市場,帶到檯面上來,我們就可以更明確的規範。

除罪化後的配套措施、毒品教育都至關重要,幸好走在我們前面的大有人在:現在歐美許多國家陸陸續續導正這些歷史上的錯誤,將大麻除罪化並重新定位為娛樂性藥物。那麼台灣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