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WOW!建築Amazing architecture
WOW!建築Amazing architecture

WOW!建築Amazing architecture

Author: Amazing architecture

Subscribed: 145Played: 1,218
Share

Description

每個城市當中都有一些奇特的建築,很多人可能都是匆匆一瞥,沒有留下任何印象。本節目主要是請專業建築師帶領大家欣賞國內外特色建築,藉由受訪建築師的聲音引導,讓一般民眾也都能了解這些特色建築的建築語彙,設計風格以及建築師之設計理念,使過去對於這些都會中的特色建築都是看熱鬧的人,也能成為一個懂得看門道的行家
37 Episodes
Reverse
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舊名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星光大道,2001年11月9日正式啟用,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永久舉辦地。其他時間,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或是其他種類的頒獎禮。美國歌唱真人秀《美國偶像》每季的大結局也會在此舉行。好萊塢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是全球電影、電視迷來到洛杉磯一定要來朝聖的必訪景
從大橋頭捷運站走到迪化街,首先映入眼簾就是整排連棟式的巴洛克建築,位在迪化街1段348至366號共有10 棟建物號稱「十連棟」, 這是迪化街唯一集體都更改建基地面積最大的建案。 「十連棟」房屋係由當地6大家族結合而成,主要經營五家大型機械碾米廠及一家洋線工廠,當初十棟巴洛克式百年房屋改建新大樓時,仍刻意保留舊屋「立面騎樓」部分建物,加以鋼骨補強整修完成,號稱「十連棟」,與後棟新大樓並立,更顯出這些老屋的珍貴。
迪化街是台北市有名南北貨的集散地,每逢春節更是大家採購年貨的勝地,事實上迪化街上保存下來的一些歷史建築也值得大家不時的去細細品味。這一集節目黃健敏老師要帶大家來迪化街拜訪兩棟特色建築,其一是林五湖祖厝,位在迪化街一段156號,它是迪化街上的第一棟街屋,可說歷史悠久,目前一樓店面是經營茶行,後面則是住家,現在每星期六還開放參觀並且有林家子孫專人導覽。 迪化207博物館的前身是廣和堂藥鋪,建於1962年,在迪化街並不算老,但位於轉角,建築風格獨特,最值得館賞的是它的地板,磨石子工法磨出了好幾幅藝術作品。博物館一共有三層樓,一二樓規劃為展覽空間,三樓為藝廊與小小咖啡館,定期也會舉辦講座,最上面頂樓還有個觀景區,可從高處遠眺迪化街景致。
最近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在台灣很紅,因為在國旅大爆發的現在,只要往東部花蓮的朋友一定要造訪花蓮白色貨櫃星巴克門市,已經成為網紅打卡的熱門景點,這就是隈研吾在台灣的一件建築作品。另一件是隈研吾所設計的台中巨蛋(Taichung Arena),位於北屯區十四期重劃區,鄰近洲際棒球文創園區,某市議員指稱有抄襲之虞。 隈研吾在台灣的第一個作品,是位於新竹新埔鎮南園人文客棧的地景裝置藝術-風檐,以新竹知名的九降風為創作靈感之來源,他將九降風吹拂大地的意象表現在他的作品之中。 隈研吾的建築作品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在業界被稱為「負建築」,或稱之為「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特色,運用木材、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創造外表看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人感覺到傳統建築的溫馨與美的「負建築」。
是日本當代知名建築師,他以概念性建築著稱,尋求所創作出來的建築物能同時表達現實與虛幻的世界。曾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與普利茲克獎 2001年伊東豊雄以「仙台多媒體中心」將自己的聲望推上更高一層,此獨特的建築作品使他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之前我們在「WOW建築」節目中就介紹過這一個建築作品。 伊東豐雄在台灣也有不少建築作品,例如台中國家歌劇院就是最讓人驚豔的一座建築,營建技術難度也是最高的,更早的作品有「高雄世運主場館」、「台北松菸文創大樓」、「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等作品,位於台中七期的「富邦天空樹」則是他在台住宅產品的代表作。
萊特被譽為是「最偉大的美國建築師」,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落水山莊」(1935年),更被稱許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建築物」。萊特認為建築結構需要和人性以及其環境協調,這種建築哲學,業界稱之為「有機建築」,「落水山莊」就是有機建築最佳的實例與代表作。萊特的知名作品還有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東京帝國飯店、普萊斯大樓、詹森公司總部、蜀葵之家等等…
柯比意Le Corbusier被譽為是「現代建築之父」,國內外很多建築師跟建築作品都受到柯比意的影響,像是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也是受到他的啟迪。柯比意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廊香教堂」,他不只讓光影在建築當中恣意的表演,也打破大家傳統上對於建築的刻板印象,「廊香教堂」就猶如一座雕塑作品。
漢寶德1934年生於山東省日照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是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曾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與第一任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臺北市文化局顧問、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漢寶德一生奉獻建築教育,對台灣博物館界貢獻良多。著有《漢寶德談美》、《寫給青年建築師的信》、《設計型思考》、《科學與美感》、《風情與文物》、《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等諸多著作。
修澤蘭是血統純正、學院派出身的建築師,抗戰時期畢業於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1949年因鐵路局招考工程人員的機緣抵達台灣,在聯勤工程處擔任副工程師。1965年獲得當時總統蔣中正青睞,指定為陽明山中山樓的建築設計師,也因為設計中山樓,讓她成為台灣當時最有地位的建築師,之後設計許多校園及公共建築,包括花蓮師範學院圖書館、景美女中圖書館、台中衛道中學教堂、日月潭教師會館、台北市光復國小等等,都是別具一格又有特色的建築,很多年輕朋友使用這些建築,可能是「日用而不知」都是這位建築師所設計的,開玩笑講,現在年輕人可能只知有影星休葛蘭,而不知有修澤蘭呢! 修澤蘭曾榮獲「十大女傑出青年」、第五屆傑出建築師獎,2016年獲教育部頒建築貢獻獎,並因而獲得台灣建築成就獎,有「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之譽。修澤蘭在房地產市場最為人津津熱道的是她與夫婿一齊規劃開發的新店「花園新城」,這是台灣第一座大型山坡地住宅區,也是第一個最早引進西方造鎮概念的大型社區,是將花園融入城市、城市融入花園的現代化社區。
關頌聲建築師在大陸時期就設立「基泰工程司」,是很多重大公共建設的設計及興建者,播遷來台後,很多港台的重要建築也都是「基泰工程司」所規劃設計,包括香港萬宜大廈、邵氏大廈、台灣人造纖維公司、臺北市綜合體育場、台灣省立台中體育場等建築,同時間「基泰工程司」也扮演建築人才培育搖籃的角色,很多建築界的人才都以待過該公司而感驕傲,包括設計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高而潘建築師。 關頌聲建築師本業是建築設計,但是後來他在媒體上廣為人知的是,他慧眼識英雄,培養了楊傳廣及紀政這兩位台灣體壇的風雲人物,因此得到了一個「台灣田徑之父」的美譽。
高而潘出生成長於中西文化交融的台北大稻埕,是當地望族,畢業于台南工學院建築工程系,李乾朗老師說,高而潘先生是一戰後,台灣所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建築師。 1956年高而潘進入關頌聲建築師設立的基泰工程司,並獲得機會到日本研習建築設計,因而其建築理念深受東西方的影響。高而潘曾經執教於淡江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並曾任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高而潘所設計的建築作品遍佈全省,像是台北市立美術館、華視大樓、台北市銀行大樓(現在的富邦銀行)、日月潭觀光大飯店為代表作,其作品以造型簡潔、機能實用為特色。 其作品當中,大家最熟知的就屬台北市立美術館了,該美術館於1983年落成,是台灣第一座公立美術館,該建築融合了柯比意的管狀概念,以及中國四合院及斗拱的意象,明顯的就是個中西合璧的作品。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綜合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入口建築是非常有名的,這是由羅伯特•斯莫克所設計的古希臘風格建築,它與雅典的帕德嫩神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753年。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博物館是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民眾開放。 大英博物館的雖是棟老舊建築,但也是隨著時代演變,而有些新建築設計加進來的,像是2000年12月新建成並開放的大中庭(Great Court),是位於大英博物館中心,它是歐洲最大的頂蓋式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3312塊三角形的玻璃片所組成的,廣場中央則為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閱覽室,是對外開放的,這些也都是很值得參觀的地方喔!
這是一座為紀念華特迪士尼的音樂廳,最早是由華特迪士尼遺孀莉莉安迪士尼捐出5千萬美元來打造,1992年開工後,卻不斷追加預算,直到2003年才完工,總計花了2億7400萬美元,號稱是洛杉磯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音樂廳。 該音樂廳是由獲得普利茲克獎的美國知名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wen Gehry)主導設計,廳內的音效設計則由曾負責「音樂珠寶盒」三多利音樂廳(Suntory Hall ) 豐田泰久所主導。兩人仿效柏林愛樂音樂廳內部的「葡萄園式設計」,將舞台設計在正中央,將觀眾席環繞舞台四周,讓音樂廳展現出如水晶般的音響效果。 法蘭克•蓋瑞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及解構主義建築大師,迪士尼音樂廳的建築造型當然充滿了解構主義建築的重要特徵,還帶著強烈的蓋瑞金屬片狀屋頂風格,因此建築落成後,就如同他設計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一樣,一開始都引來不少破壞市容景觀的批評,但現在都已成為當地很重要的地標型建築。
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是美國數一數二的美術館,也是世界排名第六多人參觀的美術館,建築物本身份為東西兩棟,靠地下通道相連。西翼建築(west building)及主要收藏是由匹茲堡銀行家(當過財政部長)安德魯•W•梅隆所捐贈,於1941年完工並對外開放,是屬傳統希臘羅馬列柱式建築設計。 後來為了增加展覽空間,國家藝廊於1978年擴建了東翼(east building),主要是收藏14-18世紀的義大利、荷蘭、法蘭德斯及英國繪畫作品,以及19世紀印象派及後印象派畫作為主。東翼建築體就是由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這可能就比較少人知道,當時他還未出名,不過有人說,後來他出名後,由他所規劃設計的巴黎羅浮宮金字塔新館,某種程度就有國家藝廊東翼的影子,下次去參觀國家藝廊,不妨再細細比較一下囉。
提到美秀博物館(Miho Museum)絕對是國內外建築界及藝術愛好者必訪的聖地,美術館是由神慈秀明會創始者小山美秀子所創辦,在1997年開館,當時就獲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十大建築。 但是該美術館卻是位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的深山之中,因為挑該地點,設計該建築的人正是貝聿銘大師,貝聿銘是以中國以文人陶淵明所著之〈桃花源記〉為構想而設計了美秀美術館。 到訪美秀博物館當然要開車前往,但下車後還要走一段路,兩旁種滿櫻花,經過彎曲的昏暗隧道,再由吊橋走到開闊的廣場,有人形容這過程每一步都像一幅畫作般,呼應了陶淵明的那一句名言:柳暗花明又一村
羅浮宮相信是很多人來到巴黎旅行必訪的景點之一,羅浮宮位在巴黎市中心,座落塞納河畔,以前曾是法國王宮,現在作為羅浮宮博物館對外開放。羅浮宮前拿破崙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是由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設計,於1989年落成,現在是羅浮宮主要出入口,從早期被批評到成為大家都接受歡迎的知名的旅遊景點、重要的城市地標。 電影達文西密碼就是以羅浮宮為重要的主場景,但是電影中所呈現的是真實的羅浮宮嗎?到羅浮宮該如何規畫你的參觀行程呢?來賓黃健敏建築師將帶領大家逛好逛滿喔!
到澳洲只看雪梨歌劇院嗎?事實上澳洲還有很多特色建築喔!就像漢寶德老師說擁有「拼湊美感」的建築---位於首都坎培拉的澳洲國家博物館,就有事做非常特別的建築,值得行家細細品味。 該博物館位於風景優美的阿克頓半島 (Acton Peninsula),有人形容該館是一棟巨大的彩色建築物,建築的設計理念是要呈現澳洲過去和現在的不同故事,從大門口到後面幾座展間建築,不論是造型、顏色、材料,都在訴說不同的歷史故事喔,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呢!
時間如果倒回50年前,「信義計畫區」可就連這名字都還沒出現呢!「信義計畫區」被建議規劃為台北的第二副都心卻是超過50年的時間,因為副都心的城市概念讓主政者認同台北的都市建設可以朝這方向發展,主要的就是來自一位真正的台灣之光,也就是說「信義計畫區」的誕生有一位關鍵的人物,他就是郭茂林建築師。 根據陳亮全老師的口述,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時,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對這個區塊是定位為住宅區的,因為那時候台北最迫切需要的是住房。而在台北市改制後的李登輝市長,採用了郭茂林先生的建議才有了「信義計畫區」副都心的誕生。 其中的細節在吳讓治建築文教基金會為郭茂林先生出版的「巨塔之男」郭茂林一書中有詳細的介紹,這位在建築界備受敬重並被日本各界推崇的郭茂林先生之所以被吳讓治文教基金會將書名定為「巨塔之男」,其實是援用1968年4月17日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的新聞標題,用以形容日本第一棟超高建築「霞關大樓」的落成。在多地震的日本一直限制建築的高度是31米但霞關大樓是136米高,這棟霞關大樓不只是震撼全日本,也成為郭茂林先生領導超高建築的代表,更開啟了台灣大樓的建築技術及多項營建相關的傳承教育。 爾後郭茂林也參與主持了多棟台灣的超高建築譬如在1982年於重慶南路的第一商業銀行總行,22層高是當時最高的大樓,對台灣社會而言這可是大新聞!
信義計畫區的商業空間從新光三越的A11館開始,當時負責建築設計的三大建築師事務所的黃照國建築師說,他也沒想到會接著再有A9、A8和A4。就這樣一塊、一塊地一直蓋下去,原來也以為只是蓋一棟而已,到後來就越蓋越多,到第二館的時候,別人就說一加一不是等於二啊!營業額不可能加倍呀,等第三館出來的時候,又說不能算,那第四館怎麼辦?而今信義計畫區成為大MALL,豈是從零開始時的黃照國建築師所能料及的。 單就設計來講,就有評論者說這四個館會是四個不同設計師做的,它們的造型都不一樣,但是黃照國說這四個館因為是商業建築,不像機關、學校、部隊那樣要全部都一個樣、這樣會缺少商業建築的趣味性,所以就讓它們各棟有各自表演的空間,所以各棟都不一樣,同時它們的時空背景也都不一樣,都是一棟棟獨立思考出來的,從第一館到第四館相差也都有十年以上了,那是從台灣還沒有購物中心的時候開始的,所以受到時空的變化、每一次設計的衝擊,每一次外部的表現都會不一樣。 不過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雖然四個館都是同一家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業主也是同一個人,四棟固然各有風情但建築師還是在設計上企圖讓這四館有一個共同識別的同一家語彙。原來是三樓以下是有一致性的,尤其是人行走的部分、在人可及的視覺空間裡,四個館都做的是一樣的,有燈柱(柱內有燈)、欄杆,讓人有一樣的感覺,這就是希望讓人在視覺上統合起來,原來建築還是可以透過設計,透露一些線索的。
常言道「人走,茶涼」18年的京華城在2019年12月1日星期天最後一天營業,雖然仍有不少的人潮,但那股燈將滅的淒涼,卻讓不少拿著手機試圖拍下最後的身影,帶出了落寞的氣氛。 以商業地產的角度觀察,京華城幾可稱為台北第一座最具魅力的商業地產空間。它是由全球知名的購物中心事務所位於洛杉磯的JERDE規劃設計的,而負責執行的建築師Ady Wang王松筠,是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赴美留學並進入JERDE事務所成為合夥建築師,當年他來台北是由大仁姚仁喜事務所支援協助的,他曾說為了此案作了不同的外觀設計,但依他的觀察業主應該會愛上這個球體建築的。其實以後來JERDE事務所在其他地方也出現很多類似圓形曲線的購物中心外觀造型,恐怕都源自於京華城這個案子吧。例如日本福岡在2011年的Konoha Eco-Mall購物中心,還有首爾的D-Cube City也是JERDE事務所設計的購物中心都可以看出一點影子。 如今熄燈了讓業主掉眼淚,其實應該是設計的同業也會掉眼淚吧!因為京華城的建築設計無論商業空間創造的變化多元,從其各個樓層的鋪面色彩及材料的多元選擇就可看出商業設計取其變化和多彩魅力的特色。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