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飛行恐懼症

(圖片來源: iStock)
圖像加註文字,(圖片來源: iStock)

儘管空難發生概率很低,但卻被各大新聞媒體所廣泛報道。面對充斥著飛機殘骸和遇難者屍體的恐怖圖像,我們不由得對航空旅行心生恐懼。

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發生的兩起空難為例。馬航370航班神秘地消失在印度洋的某個角落,馬航17航班則在烏克蘭上空慘遭導彈擊落。整整兩年後,這兩起空難還不時成為報紙的頭版新聞。去年發生了德翼航空(Germanwings)的空難慘劇:一名決意自殺的飛行員駕駛著飛機一頭撞毀在阿爾卑斯山區;不久之後,俄羅斯Metrojet 9268號航班在從埃及起飛後不久就被疑似炸彈在空中炸毀。

專家們只會列出統計數字:對航空運輸的恐懼是非理性的,你死於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要遠大於死於空難。事實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佈的安全統計數字表明,2015年,共有35億人乘坐民航飛機旅行,該年一共只發生了68起航空事故,其中的4起造成136人遇難。加上德翼空難和Metrojet空難的死亡人數,航空事故造成的總死亡人數為510人。

馬航兩起空難發生後,人們對航空旅行的安全性更為擔憂。(圖片來源: iStock)
圖像加註文字,馬航兩起空難發生後,人們對航空旅行的安全性更為擔憂。(圖片來源: iStock)

世界衛生組織宣稱,2013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為125萬人。整體來看,開車乘車比乘飛機的死亡概率要高大約100倍。另外,造成人類死亡的最大原因是心臟疾病和癌症。

.即便如此,也不能改變人們對飛行的恐懼。波音公司2010年的調查結果表明,有17%的美國人承認他們害怕乘坐飛機。其中有些人害怕碰上空難事故,另外有些人則害怕待在一個無逃生出口的封閉空間裏。害怕乘飛機的名人也大有人在。《布達佩斯大飯店》(Grand Budapest Hotel)、《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的導演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就選擇乘船去歐洲。已故搖滾明星大衛·鮑伊(David Bowie)在1970年代初乘飛機從塞浦路斯起飛遇到了風暴,從此以後他就選擇乘坐船隻和火車出行;1980年代,他重新開始乘坐飛機,但在一次心臟病發作,以及他的女兒蕾西出生後又再次放棄了航空旅行。據說,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總是避免和他的丈夫乘坐同一個航班,這樣可以保證他們不會在空難中雙雙遇難而讓他們的孩子淪為孤兒。

「很遺憾,對於人們為什麼會產生飛行恐懼症的原因,還沒有一個單一的解釋–致人們出現飛行恐懼症的原因多種多樣,」專攻焦慮症研究的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臨牀心理學家馬修·普萊斯(Matthew Price)說。有些人害怕乘飛機是因為它們從來沒進入過機艙,或者之前曾經有過與飛行有關的不良體驗。「這些體驗包括一次真實的航空旅行、看到空難慘狀、或者害怕身處封閉空間之內等等。」

例如,911事件發生後,很多人突然對飛行產生了恐懼感。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心理學家傑德·吉格蘭澤爾(GerdGiberenzer)稱,在911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年,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選擇開車出行。航空旅客數量開始下降,但是死於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卻增長了1595人。由此看來,人們過低估計了開車的風險,卻過高估計了死於空難的概率。

有人談飛色變,出遠門靠乘船。(圖片來源: iStock)
圖像加註文字,有人談飛色變,出遠門靠乘船。(圖片來源: iStock)

有些人是出於對其他原因的焦慮而懼怕飛行的。例如喪失控制感、幽閉恐懼、甚至無理由的恐懼,在皇家空軍擔任飛行員兼精神病學顧問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波爾(Robert Bor)稱。工作壓力、婚姻不和或子女生病等等與飛行無直接關聯的事物也會引發人們的恐懼情緒。

作為對乘客的保護措施,機場和機上安全程序是另一個常常會引起人們緊張的因素。機場採取的反恐措施會讓有些人感覺有恐怖分子凖備炸飛機,起飛前的安全宣傳片也會提醒我們可能發生墜機事故。有些精神容易緊張的人總是想避開這些安全宣傳片不看,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行為。

那些看了安全宣傳片以後對撤離飛機有了計劃的人往往會做出正確的舉動,波爾說。例如,在最近阿聯酋航空一架飛機在迪拜緊急迫降的事故中,許多乘客帶著自己的物品撤離飛機,增大了風險。「我們在安全宣傳片中一直告誡乘客放棄一切個人物品迅速撤離飛機,但人們在面臨危險時往往會做出難以意料的反常舉動,」波爾說。

幸運的是,飛行恐懼症是可以治療的,有很多治療方法可以使用。許多方法都能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有人會戴上耳機或喝酒,有人則服用抗焦慮藥物。普萊斯建議進行呼吸練習:用口深吸氣,在保持胸部不動的同時讓腹部膨大,然後把氣體通過鼻子呼出去。「可以在呼吸的同時默唱一些舒緩的歌曲讓精神更快地鎮定下來,」他說。

對於那些從未乘坐過飛機或有不良記憶的人,緩解其緊張情緒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告訴他們飛機的飛行原理,波爾說–可以告訴他們,看起來很笨重的金屬機器是怎麼飛起來的,空管人員是如何保持兩架飛機的距離防止相撞的,飛機是如何抵御風暴的,等等。

其次,容易焦慮的群體或許應當接受催眠術療法或認知行為療法。首先找到焦慮的週期,摸清焦慮感不斷增加且保持的規律,焦慮感是如何產生恐慌情緒,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有效應對焦慮。

另外還可以閱讀有關自我應對機制的書籍,或者尋求醫生幫助。「與閱讀西蒙德·弗洛伊德長篇累牘的心理學著作相比,你可能只需要去看一次醫生就能解決問題。焦慮症完全可以治療–但你如果對它毫不在意,它就不會輕易好轉,」波爾說。

虛擬現實可以幫助人們熟悉飛行環境,這樣他們在飛行過程中就不會感覺緊張了。 (圖片來源: iStock)
圖像加註文字,虛擬現實可以幫助人們熟悉飛行環境,這樣他們在飛行過程中就不會感覺緊張了。 (圖片來源: iStock)

普萊斯和波爾都認可,克服飛行恐懼症的最佳手段在於控制暴露程度。參照一句老話「該來的終歸要來,」飛行恐懼症患者可以在心理諮詢師的循循善誘下,讓自己逐漸暴露並適應飛行過程的各個階段。過去,航空公司曾經在機艙內聘用心理諮詢師(報酬很高)與心情緊張的乘客談話,幫助其緩解恐懼情緒。

另一種暴露方式則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你可以安坐在在地面上體驗飛行的各個階段。過去,只有飛行模擬器才能提供這種體驗:大屏幕上顯示停在虛擬機場上的虛擬飛機的內部情況,此外還可模擬飛機噪聲。後來,一項新發明出現了:這就是虛擬現實頭盔。

普萊斯分析了針對虛擬現實和飛行開展的大量研究並得出結論說,虛擬現實技術無疑是對付飛行恐懼症的一件利器。「例如,虛擬現實很適合治療對起飛時間長感到恐懼的乘客,」波爾說。「實際飛行中的起飛過程為時很短,但在虛擬飛機上,心理諮詢師卻能自由控制起飛時間的長短。」你要是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在登機門處、或者在空中巡航期間感到壓力巨大,心理諮詢師就能夠針對你的情況讓你身處最不利的場景之中。另外還能根據最讓你感到恐懼的因素任意設置一天中的飛行時間、天氣、飛機座位甚至飛行員的心情。

為了監控焦慮等級,可以在乘客手指上固定計量生物學傳感器。Wearable網站科技記者盧克·約翰遜(Luke Johnson)就在專攻各類恐懼症治療的心理諮詢師邁克爾·卡西(Michael Carthy)協助下嘗試了虛擬現實療法。

虛擬現實直接作用于思維中的潛意識部分,虛擬現實頭盔則是虛擬現實療法的互補性工具,約翰遜寫道。「頭盔的使用極大增強了虛擬現實療法的感染力。你不會感覺到虛擬場景是非常虛假的。相反,它卻能幫助你隨時體驗讓你感覺恐懼的場景進行治療。」

某些患有飛行恐懼症的乘客使用飛行模擬器了解飛機的飛行原理。(圖片來源: iStock)
圖像加註文字,某些患有飛行恐懼症的乘客使用飛行模擬器了解飛機的飛行原理。(圖片來源: iStock)

約翰遜後來在乘坐真實航班時驚奇地發現,他對飛行的恐懼感比以前輕多了。「做深呼吸、保持微笑、保持直立坐姿後,我就絲毫感覺不到恐懼了。我感覺很輕鬆舒適,」他寫道。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埃默裏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家芭芭拉·羅斯鮑姆(Barbara Rothbaum)將虛擬飛機和真實飛機場景下的暴露療法進行了比較。「在接受了所有兩個場景下的8次治療後,93%的患者不再懼怕飛行,」她說。頭4次治療教會人們如何應對焦慮。例如,如何確認哪些念頭是無益處、非理性的(比如,「這架飛機馬上就要墜毀了,」)並糾正這些錯誤念頭。

接下來的4次治療會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幫助人們體驗飛行環境,從而克服焦慮感。「使用真實飛機和虛擬飛機的效果一樣好,虛擬現實的優勢在於可行性高–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在短短45分鐘治療時間內足不出戶就可以安排很多次起降,」羅斯鮑姆說。

有些人則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美國商人克雷·普萊斯利(Clay Presley)在2009年哈德遜河空難中倖存後患上了飛行恐懼症。那麼他後來是如何克服的?自己當飛行員!儘管這個選擇並非適合每個飛行恐懼症患者,但仍然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請訪問 BBC Future 閱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