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快8月起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IAEA報告背書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中國反彈

日本最快8月起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IAEA報告背書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中國反彈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4日公布報告,認為 日本有意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計畫符合國際安全 標準。IAEA署長葛羅西下午把報告交給首相岸田文 雄。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了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背書,首相岸田文雄指出,日本將「持續依據科學根據,保持高度透平,認真向國內外做出說明」。日本國內漁業工會一直反對這項計畫,表示這將導致他們在若干國家因輻射考量而禁止某些日本食品之後,為恢復形象所做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部分鄰近國家同樣憂慮此舉對環境的威脅,其中以中國批評聲浪最大。

日經:福島核處理水日方擬最快8月起排放入海

(中央社)《日經新聞》(Nikkei)報導,在取得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批准之後,日本政府將尋求最快於8月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

《路透社》報導,這座於2011年強震海嘯中損毀的核電廠,除役進程出現重大里程碑。國際原子能總署昨(4)日指出,經2年審查,日本將核處理水排放入海的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東京今(2023)年1月已表示,計劃「約在春季至夏季」開始將核處理水排放入海,但未明確指定日期,有待國家核監管機構正式批准,預料最早本週將獲准。

有了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背書,首相岸田文雄指出,日本將「持續依據科學根據,保持高度透平,認真向國內外做出說明」。

日本國內漁業工會一直反對這項計畫,表示這將導致他們在若干國家因輻射考量而禁止某些日本食品之後,為恢復形象所做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

部分鄰近國家同樣憂慮此舉對環境的威脅,其中以中國批評聲浪最大。

日本表示,汙染水經過濾淨化,已去除了氚之外大多數放射性物質。氚是氫的同位素,很難與水分離。在排放至太平洋前,核處理水的氚含量將被稀釋至遠低於國際的排放標準。

sac3a0rlgj7zzzkk46i6n8iy9yj1cm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4日公布報告,認為 日本有意將「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IAEA署長葛羅西下午把報告交給首相岸田文雄。

原能會:日本核廢水入海符標準,IAEA將駐廠監測

(中央社)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昨天公布報告指出,日本核廢水排放入海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原能會表示,IAEA認為輻射影響可以忽略,IAEA未來也將派專家進駐現場、持續監測,確保排放後的輻射安全。

IAEA昨天發布就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排放實施計畫所執行審查任務的總結報告,此報告是由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4日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時交給日方,日方將依據IAEA評估結果進一步決定開始含氚廢水海洋排放作業的確切時間。

關於報告結論,原能會透過新聞稿表示,IAEA認為日方排放作業可符合國際安全規範及標準,且日方目前採取管制、批次排放的作業方式,對於民眾和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同時,東電公司具備強而有力的分析作業系統,可以支持後續長期排放作業所需要的技術能力。

原能會表示,葛羅西此行訪日亦將前往福島第一核電廠,正式啟用IAEA設置於核電廠內的駐廠辦公室,IAEA未來將派遣專家進駐現場,並持續相關監測作業,以確保日方開始排放後,作業過程的輻射安全與資訊透明。

為妥善因應排放作業,原能會已透過跨部會合作,秉持科學專業監督評估、參照國際標準嚴格監測、為民眾安全與健康把關等3項原則,執行掌握排放源頭資訊、強化海域與海產輻射監測、建立海洋擴散評估模式與建置資訊公開平台等4項配套措施。

日本政府2021年7月與IAEA簽署「審查授權書」(Terms of Reference, ToR),委請IAEA進行審查。IAEA因此邀集來自包含中國、韓國、俄國等國在內的11個會員國專家籌組調查團,針對安全評估、安全管制以及取樣分析驗證等3面向,依據國際安全標準進行審查。

IAEA也在去年2月、3月、11月及今年1月和5月,共5度派遣調查團赴日,除與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以及東京電力公司等單位進行研討外,亦實地考察福島含氚廢水排放設施相關作業與整備狀況。

IAEA報告為福島核處理水排海背書,中國反彈

(中央社)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昨天公布報告,認為日本有意將「核處理水」排放入海的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但中國政府仍表達不滿。日媒指出,因核處理水引發「外交戰」,日本政府正加強提供資訊。

有關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計畫今年夏天將含氚的ALPS處理水(日本簡稱處理水)排入海洋一事,IAEA經檢視後,昨天公布報告,認為此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階段性排放出的輻射物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幾乎是可忽視的程度。

IAEA署長葛羅西昨天下午到日本首相官邸(行政中心)拜會岸田文雄時將報告交給岸田。之後,他在日本記者俱樂部召開記者會表示,IAEA即便在核處理水排放的階段也會基於中立、客觀的立場持續評估計畫的安全性。

IAEA做出這份報告後,中國表示抗議,認為這份報告並不能成為日本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排海的「護身符」或「通行證」。

記者會現場及周邊有韓國民眾舉牌抗議,呼籲岸田不得將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水丟入海洋。有韓國人舉牌表示,日本應該要遵守與漁民的約定,未經漁民同意不得將含放射性物資的污染水排入海洋。

福島第一核電廠1至3號機組在2011年311大地震時,因為冷卻功能遭大海嘯破壞,導致爐心熔毀,廠方對機組灌水降溫,產生大量核污染水,加上流入機組廠房的地下水和雨水,每天產生約90噸的污染水,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去除銫和鍶等多種放射性物質後,唯有目前的技術難以去除的氚存留,稱為ALPS處理水。

截至6月29日,ALPS處理水已累積約134萬噸,被保管於廠區內的約1000座貯藏槽,最大容量約137萬噸,現在已用了98%,預計2024年2至6月之間滿槽。

日本政府2021年4月決定2023年夏天之前排入海洋。日本核電廠排放含氚核處理水入海時,不得超過標準值每公升6萬貝克。東電公司表示,在排放核處理水前會先稀釋,直到每公升含氚量不到1500貝克,也就是日本規定飲用水含氚上限值的1/40,並且會通過海底隧道排放到約1公里外的海域。排放的設施已於6月底完工。

針對福島第一核電廠計畫將ALPS處理水排入海洋的問題,中韓有些人士將此政治化。日本政府正加強提供資訊,爭取理解。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福島第一核電廠預定排放的含氚處理水的年間排放量同於2011年發生核災前的管理目標,一年之間的排放量控制在22兆貝克以下,經過稀釋到日本規定飲用水含氚上限值的1/40、世界衛生組織(WHO)飲用水標準的1/7後才排入海洋,與海水混合後,含氚量將更低。

報導說,目前的技術很難將污染水中的氚去除,有些海外國家的核電廠也是將氚稀釋到標準值以下,然後排放到海洋或大氣中。其中,有很多海外的核電廠氚排放量大幅超過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排放量。

日本經濟產業省(相當於經濟部)的資訊顯示,中國浙江省秦山第3核電廠2020年氚排放量約143兆貝克,是福島第一核電廠預定排放量的6.5倍;中國廣東陽江核電廠是福島第一核電廠的5倍。韓國月城核電廠為3.2倍、古里核電廠2.2倍。

法國的核燃料再處理廠拉阿格區 ( La Hague)為454.5倍、加拿大布魯斯核電站(Bruce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 )A、B為54倍、英國Heysham 2核電廠是14.7倍。

日本《讀賣新聞》6月報導,日本政府的資訊列出中國4座核電廠每年的氚排放量,包括浙江秦山第3核電廠2020年排放量達約143兆貝克、2021年廣東陽江核電廠約112兆貝克、福建寧德核電廠約102兆貝克、遼寧紅沿河核電廠約90兆貝克。

報導說,中國政府反對日本計畫將福島第一核電廠計畫將核處理水排海一事,但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對於中國的核電廠把更高濃度的含氚廢水排海一事完全未與周邊國家商量,也沒做任何說明。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