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生活多寶格-Doborg of life
生活多寶格-Doborg of life

生活多寶格-Doborg of life

Author: 生活多寶格

Subscribed: 2Played: 53
Share

Description

想知道大自然有多奧妙嗎?!
就讓生活多寶格來告訴你!!
23 Episodes
Reverse
變種人是演化先驅嗎?漫威作品的「X-man」,主角是一群「變種人」,因為突變而有不同的構造和能力,這些突變的個體會不會成為演化的先驅?越來越多動植物要居住在「非自然」的人類城市,幾個世代後改變了生活型態或構造,這是一時的適應還是新亞種的開端?我們跟專家談談這個有趣的話題。
Ep22—達爾文進城

Ep22—達爾文進城

2020-10-1414:56

在台灣的校園或公園裡,可能見到動作笨拙經常呆立的保育鳥類黑冠麻鷺;春夏之間的夜晚,經查聽到尖銳的「追-追-」鳥鳴,那是逐漸移居家戶屋頂的南亞夜鷹,它們都逐漸適應了水泥叢林的生活。世界各地也有越來越多動植物在人類城市討生活,同時改變調整生理構造與生活型態。達爾文的演化論似乎在城市中加快了,我們邀請研究棲地環境的專家林大利,來聊一聊這些現象背後的意義。
相對論認為重力是來自空間的扭曲,質量愈大的物體,周圍的空間就扭曲的愈厲害。科學家在地球上探測到重力波之後,可否像現在使用的光學望遠鏡、無線電波望遠鏡技術一樣,用重力波「看到」更寬廣的宇宙呢?今天邀請天文學家、國立自然科博館孫維新館長,打開我們另一種的視野。
宇宙萬物由物質構成,都有重力,愛因斯坦百年多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改變了人們對宇宙、時空的看法。4年前科學家設計超級精密的儀器LIGO測量到了重力波,證實了這理論。到底甚麼是重力波,請國立自然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博士來談談。
寶島台灣有長達1520公里的海岸線,過去曾有政策管制,近年來開放後成為遊憩的天堂,卻也因為一波波的人潮湧入,造成海岸環境的破壞。讓我們邀請研究海洋生態的張素菁博士來分享,如何認識海洋、親近海洋,保護海洋。
昆蟲自4億年前出現後,繁衍成地球上最興盛的種族。其中常受人讚頌的美麗蝴蝶外,蛾類其實也不遑多讓。農委會特生中心成立「慕光之城」網站10年來,透過公民科學家蒐集35萬筆台灣蛾類資料。有哪些值得一提的過程,我們來跟蛾類專家林旭宏博士聊一聊。
專業的科學家學有專精,但許多調查卻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因此開始了許多公民科學家計畫。誰可以當公民科學家?要如何做?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林瑞興博士來分享。
Ep16-宇宙奇岩

Ep16-宇宙奇岩

2020-08-0517:51

美國太空人佩姬.惠特森執行了3次太空任務,經歷了665天的無重力生活,她俯瞰地球,從太空凝視我們的家園。沒有地方比得上地球嗎?孕育我們的地球到底有多特別?它在宇宙中真的是獨一無二嗎?我們請國立自然科博館副館長黃文山博士,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家園的可貴。
苗栗、台中有民意代表稱「石虎太多才會被車撞!」、「石虎是虛擬的!」,石虎在台灣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我們有什麼管道為保育石虎盡一份力量?一起用新臺幣把石虎標章農產品下架吧!
彗星來了,名為NEOWISE的新彗星接近太陽,又是一次天文奇景。由於彗星的成分與穿越太陽系內外的軌道特性,有人認為他與地球生命的起源或環境可能有關,有關彗星的知識,我們請國立自然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博士,來跟大家聊一聊。
顛覆傳統觀念,造礁不再是石珊瑚的專利!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博士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證實,指形軟珊瑚也具有造礁能力,關鍵就在軟珊瑚體內細小的骨針。國立自然科博館黃興倬博士要告訴我們這神奇又有趣的科學發現故事。
森林是水源的寶庫,但真正扮演關鍵角色的卻是苔蘚植物,保水能力驚人、能適應巨大乾濕變化的苔蘚,近來也被應用在園藝「苔球」上。其實不假外求,你也可以在生活周遭發現、採集苔蘚,做一個綠色的小小世界!我們請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主任楊嘉棟博士告訴你。
20年前遭逢凍省命運的台灣省政府人去政息,留下當年參仿英國倫敦「新市鎮」設計,辦公與住宅合一之田園式行政社區「中興新村」。一群年輕人組成「省府日常散策」進駐後,結合在地資源發展旅遊、美食、慢活,結合成蔭的綠色隧道,花木扶疏的庭園經色,成為國旅的明日之星。
政府單位曾宣導「防治小黑蚊要清除孳生源-青苔」,這可能是一件冤案。苔癬植物在地球生活四億年,種類繁多、數量驚人,又是開疆闢土、保水保濕的先驅物種,卻與小黑蚊肆虐沒有直接關係。要知道其中緣故,請聽楊嘉棟博士說分明。
Ep9-蝕在有意思

Ep9-蝕在有意思

2020-06-1012:10

日環蝕即將來到,除了熱鬧有趣的實地觀察外,科學家更利用陽光被遮蔽的機會進行實驗與觀測。國立自然科博館館長孫維新博士,這次要談談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關的日蝕故事,別錯過喔!
從35億年前出現第一隻生命後,在地球這個美麗的舞台上,許多生物上台下台,各自扮演鮮活的生態角色,至今演成如此繽紛的生命。令人眼花撩亂的芸芸眾生,你認得出多少?讓我們聽國立自然科博館的張鈞翔博士訴說,生命多樣性的故事!
空氣汙染像病毒,無聲無息更是無差別攻擊,無形的傷害要怎麼提防?政府設置全台77個測站當然不夠普遍,環保團體開始推動廣設「微型偵測器」,近來更運用物聯網技術,上網就能查知特定地點的變化。想知道如何畫出空污地圖,別錯過這次內容。
面對流浪動物的問題,政府與民間動物團體推動「TNR」(捕捉 結紮 放回) ,但在外貓狗能可能造成生態問題,放回是否恰當?另有人喜愛購買各類動物飼養,是否也該關心這些可愛動物的來源?我們一起來想一想。
台灣海域生態豐富,生物礁種類包括珊瑚礁、藻礁、牡蠣礁、蟲礁等,生物礁是由生物原地生長作用所建造的地形構造。需要漫長的時間且過程相當複雜,難能可貴。讓我們來認識生物礁在海洋生態以及人類未來生存的重要性。
Ep4—水鳥大餐廳

Ep4—水鳥大餐廳

2020-05-0714:20

台灣宜蘭是冬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水鳥長程往返需要休息與補充食物,但人們的產業活動卻縮減了他們的空間。羅東林管處特別規劃農田魚塭成為水鳥大餐廳,接待這批遠方的嬌客。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