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牛還是社恐? Z 世代社交「搭伙」新趨勢!

▲ (圖片來源:擷取自《山道猴子的一生》)

現代人的交友習慣與以往有了明顯的轉變。不再必須深交才能見面,舉例來說,透過玩桌遊可以尋找遊戲伴侶,或者透過參與密室逃脫活動找到新朋友,類似於打球組隊一樣,人們可以迅速地在線上與他人成為共同興趣上的夥伴。

根據研究顯示的《2023 社交趨勢關鍵字》,指出作為 2023 上半年 Z 世代的社交洞察,其中「找搭伙」也成為年輕人重要的社交關鍵之一。


萬物皆可搭,一起湊一咖?

身為數位原住民的 Z 世代,高度仰賴線上社交,常常會形成線上無話不談,線下無話可說的情況。對於現實世界的社交狀態越少越好,也有不少人自嘲習慣「低頭走路,免得和別人打招呼」。近期網路上更是流傳著「線上社牛,線下社恐」的說法,來形容多數年輕人族群的交友情況。

Z 世代突破「社交卡頓」的方式,是透過各式線上平台,找到有共同目的或興趣相投的陌生人,就算在線上不太熟,但只要想法一拍即合就能結伴的人,就成為「搭伙」。隨著搭伙的文化越來越頻繁,線上社群平台除了追蹤朋友圈之外,也變成年輕人「搭伙」的最佳場合:

最佳場合 1:從找對象到找相同興趣的社交 App

雖然現實生活看似社交衰退,但是線上交友卻有另一片天。由於社交 App 發展快速,Z 世代對於社交平台的偏見日漸消弭,使用社交 App 早已被排除在「羞恥行為」中,因此年輕人也更有興趣在社交平台展現自我、認識興趣相投的朋友,並建構友好的交友環境。

EatgetherMeetup 為例,新興社交模式的 App 提供豐富的交友機會。Eatgether App 讓網友結合線上交友並線下聚會,更多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飯友」,結合 O2O(Online To Offline) 行銷方式,讓用戶在不認識對方的情況下,只要肚子餓就可以搭作伙!而 Meetup 讓使用者建立或參加各種不同主題的活動,如運動、音樂、電影、烹飪等,透過共同興趣的連結,讓人們不僅能找到「搭伙」,還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共同參與各種聚會和活動中,尋找與自己有共鳴的夥伴,並將興趣轉化為真正的友誼。

▲(圖片來源:擷取自 佳諭 Flyflyjanice )

最佳場合 2:從興趣出發的社團夥伴

雖然社交 App 也可以找搭伙但與社交 App 相比,以社團出發則更以本身的興趣出發,專注於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群體或社團,連結性可能更快,更多人的參與。在社團中,將會面對更多不同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對一的互動。 

以 Facebook 為例,會有許多興趣的社團,像是「桌遊隨意揪」,社團開放給限定地區的朋友臨時揪團,讓社員們可以找到想玩任何桌遊的夥伴,更鼓勵社團加入更多朋友。還有戶外活動揪團的社團,無論是登山健行、溯溪、露營、野溪溫泉、郊遊拍照、國內外旅遊等。加入社團則可以快速與更深入參與某個特定的興趣領域,找到共鳴的夥伴。這些方法,都是滿足年輕人尋找友誼和真實連結的需求,讓社交經驗更加豐富多樣。

▲(圖片來源:擷取自 Facebook )

最佳場合 3:擁有相同話題的線上論壇網友

不只是私密性質的 App,線上論壇也成為人們交流的重要平台,讓用戶能夠以文字、圖片、和影片等方式分享興趣、觀點、和知識。Z 世代不吝嗇的公開分享自己的故事,論壇搭子則形成一個聚集有相同話題的人的機會,進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或像與 Dcard 類似的匿名網路論壇社群,用戶能夠加入各種不同的主題,分享旅遊、美食、電影、動漫、校園生活等話題。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討論各種話題。這些論壇成為網友尋找同類人的地方,讓彼此自由分享和交流。透過線上論壇,人們不受地理限制,與全台各地的網友一同討論、分享,建立更廣泛的社交圈子。

▲(圖片來源:擷取自 Dcard )

社交趨勢改變,交友本質不變

▲(圖片來源:擷取自迷因療法)

Z 世代從過去的廣泛交友,到現在只追求 2.5 個知心好友,偏好重質不重量的交友模式。在現實社會看似社交孤立,但其實需求從未消失,只是從現實生活轉移到線上社群。除了社交 App、社團、論壇推陳出新,使得社交型態快速迭代。

而「找搭伙」的行為並不是情感的降級,而是在共同興趣的升華之下,建立深度的關係。可也會促使更多人走出社交舒適圈,建立新興趣的勇氣,可以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統計顯示 Z 世代對於以興趣尋找夥伴的文化抱持正向態度,也認為找搭子是踏出舒適圈的第一步,也有人認為是高效人際交往的方式。

面對「找搭伙」這一新興社交趨勢的發展,品牌可以利用與其核心價值相關的議題吸引相同興趣的粉絲。藉由在有價值、具共鳴的話題上創造出與品牌價值一致的內容,吸引目標受眾,建立更深刻的情感聯繫,並強化品牌在社交領域中的影響力。

喜歡 Partipost 這次的分享嗎?歡迎持續關注「社群研救所」、追蹤 @partipost_tw ,最前線的行銷趨勢、最豐富、好玩的內容全在這!

協作編輯:Partipost 特約編輯 霈軒

延伸閱讀:為何有品牌退出社群後,還能逆勢繼續爆紅成長?
延伸閱讀:「多巴胺穿搭」當道,激起社群短影音熱潮!
延伸閱讀:《芭比》掀起粉紅熱潮,更展現「芭本海默」王對王行銷奇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