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電影票房系統觀察

九號球
5 min readJan 4, 2018

台灣的電影院票房計算與拆帳制度爭議已久,其中的癥結點即是「電影票房如何透明化」,即便在電影法裡已有明確規定,但是要實際執行時卻面臨層層關卡。

電影法第十三條第一項

電影片映演業應於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五月二十二日修正之條文施行之日起一年內,建置電腦票房統計系統,並提供票房統計相關資料予中央主管機關及其指定電影相關法人、團體或機構。

2016年12月底,台灣的電影票房資料終於正式開放,公布的方式為月報(提供PDF檔案下載),每月5日於國家電影中心公布正式上映滿30日之電影票房(不分國別地區)。

2017年12月開始,調整揭露資訊的頻率,由每月公告一次,提升為每週公告一次。至於每日票房,依舊僅提供審核通過的會員進行查詢。雖然尚且無法做到即時更新,不過至少是又跨出了一小步。

節錄全國電影票房 2017年12/25–12/31 統計資訊

在影視音方面,台灣時常以韓國為例,作為政策上的參考,那我們來看看韓國的電影票房系統提供了哪些資訊。

韓國電影票房,公布於「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網站,即使是看不懂韓文的使用者,只要點選中文介面,亦可觀看韓國電影資料庫及產業統計資料。其票房更新頻率為一周一次。

韓國電影票房排名裡,藝術類、小成本、或者獨立制片的作品會另外歸成一類。很明顯的,左邊(商業類型)的觀影人數以及票房都遠遠超越右邊(藝術類型)。

2017年12/25–12/31統計資訊

從2017年12/25–12/31統計資訊來看,《與神同行》與《1987》在韓國的商業類票房真的相當亮眼。另外,可以觀察到,第一名至第三名都是韓國自製的電影。

如果想要看更多電影票房的相關資訊,則需使用韓文界面。(有簡易以及詳細版本)

簡易版本中提供資訊(如下圖,由左至右)電影名次、片名、上映日期、銷售金額、觀眾數、上映院數、場次數目等,亦可查詢當日以及當週票房。此外,與台灣不同,韓國並沒有上映日數需滿幾日才會公布票房的限制,因此可以看到電影的首映票房。

(目前台灣週票房統計,電影上映日數需滿7天才會被公布。)

如果想要查詢其他資訊,有資料更齊全的詳細版本。

點選詳細資訊後,電影票房資料還有計算「與前一天比較的銷售額增加或是減少」,亦可觀看各地區的票房等等。

此外,想看哪個時間區段的總計都不是問題(當日/當週/當月/年度)。

如果想知道2017年韓國票房前十名的話,只要在年度部分選擇2017即可。

2017年,票房總冠軍是8月上映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年末上映的《與神同行》,不到二星期的時間就拿下亞軍,第三名則是由玄彬、柳海真、金柱赫、潤娥主演的《機密同盟》。

前十名當中,只有三部外國片,分別是第四名《蜘蛛人:返校日》、第九名《美女與野獸》、第十名《金牌特務:機密對決》。

為了健全電影市場發展,文化部花了許多心力在促使全國電影票房統計資訊透明化。不過,就從每週票房公告的下載次數來看,這樣子的公布方式並沒有達到實質的效益,目前系統似乎仍然是過於陽春,使用上並不便利。

(2017年11/27–12/03統計資訊下載量破千,我猜測應該是因為其中有《血觀音》的銷售成績。)

期待台灣的電影票房報告可以建立一個方便的查詢系統,而不是單純上傳PDF檔。如果想要進一步分析資料的話,PDF並不是一個好選擇。既然政府都已經有心要建立系統了,應該思考要達到的目標為何,而目前的政策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不求一次到位,但希冀腳步可以加快,不要只是做表面功夫。

如果你/妳喜歡本篇 Medium 的內容,來動動手指按下左下角的「拍手」👏
(多多益善️。10下不嫌少、50下不嫌多。你/妳的鼓勵是我寫文的最佳動力~)
歡迎Follow我的帳號,我會持續分享更多優質內容。
有任何問題或意見都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與我互動!
最後,歡迎轉發文章給所有對這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們。感謝你/妳的閱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隨手小額打賞。 贊助我喝杯咖啡:)

開啟街口支付APP,掃描下方 QRcode即可打賞! (免手續費!)

--

--

九號球

在影劇間尋找生活動力的不務正業法律系,不是在電影院就是在前往電影院的路上,經營FB與IG:「九號球工作室」,合作歡迎來信:imletter.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