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唱团》火爆上市 他们伴《独唱团》出炉(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11:22  钱江晚报

  他们伴着《独唱团》出炉

  他,给韩寒当执行主编

  作为韩寒《独唱团》的执行主编,马一木为这份杂志鞠躬尽瘁。记者昨日专访这位年轻的主编,他有保留地回答了提问,“你的问题都很好。但有些问题我这边不方便回答。我挑选了几个回答,非常感谢你们对《独唱团》的支持。”

  问:韩寒是何时、如何邀请你做《独唱团》执行主编的?你出于怎样的考虑愿意与他合作?

  答:他是一块磁铁,如果你体内有“铁”的话,很难不被他吸引。我和他都想着怎么让一本杂志有所不同,所以会合作。

  问:给《独唱团》当主编与之前的杂志主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答:区别在于,以前是要把明星弄到杂志里,现在是和明星一起弄杂志。

  问:韩寒是个怎样的BOSS?据说他很苛刻?

  答:不是苛刻,我觉得是专业上的挑剔,在这个方面,他是《独唱团》面对的第一个敌人,沸点特别高。

  问:你们有过意见分歧吗?有吵过架吗?如果分歧了吵架了,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答:分歧肯定会有,但不会吵架。有分歧的时候,我们会在阳台上聊聊女人,聊聊世界杯,或者去踢场足球,暂时把问题搁置,这相当于足球的半场休息时间,接着继续温柔地讨论。他是个很温柔但暗含杀机的男人。

  问:《独唱团》想要培育怎样的新人和创作者?

  答:当莫奈画伦敦的雾的时候,很少人知道伦敦的雾是紫红色的,他甚至被称为“伦敦雾”的创造者,先有了他,然后才有了伦敦的雾,这就是文艺的力量。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人不盲从于既定概念、不迷乱于喧嚣,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所推崇的创作者,就是能把他所知道的、想知道的、不知道的以文艺的手法告诉我们的人。

  问:为什么诗歌作品只有一首6岁小朋友的《风在算钱》入选?

  答:我个人认为,王子乔这首诗是中国近年来最优秀的诗之一,属于现实浪漫派,够现实够浪漫。下一期我们会选更多优秀诗歌,它们也许不是来自专业诗人,而是来自所有人心里诗性的部分。

  问:《独唱团》下一期预计在什么时候出版?

  答:如果一切顺利,下一期会在9月和大家见面,我们希望保持2月一次的出版周期。        本报记者 郑琳

  他,目击了《独唱团》的成型

  “韩寒,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力,是多侧面、多元的,除了犀利的博客韩寒,也可以是优美的、幽默的文艺韩寒。《独唱团》让韩寒用文艺的方式介入生活,他让我们看到,文艺也可以是阳光的、硬朗的。”作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红旗出版社重组筹备组成员,钱江晚报副总编鲁强之前审读过《独唱团》里的稿件。

  在鲁强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厚厚三个牛皮大信封装着的《独唱团》初稿,“今年3、4、5三个月,我们一直在和这些稿子打交道。可以说,我们目睹了它的成型。”

  在《江南》杂志主编袁敏的帮助下,浙报集团红旗出版社重组筹备组的采编人员深度参与了《独唱团》的编审工作。但由于重组中受出版社出书范围所限,他们最后遗憾地和《独唱团》擦肩而过。

  在前期的合作中,鲁强深深感到韩寒这支年轻团队的创造力。“他们这个团队,青春,有效率,对社会、对常识有使命感,对先锋精神有热爱。”鲁强露出赞赏的神色,他举了个例子,《独唱团》团队会为一个想法熬夜讨论,他们热情涌动,为追求明快、干净的杂志质感,一个星期就能拿出全新的版式编排,等于将杂志重做一遍。“与追求先锋个性相映的是,他们善于沟通,真诚,他们对经历波折的编辑工作,乃至《独唱团》具体文字,其实有清晰的判断。他们够努力够不易了,需要鼓励。”

  几番深度交流下来,鲁强觉得生活中的韩寒和博客中的韩寒一样醒目, “这一次,他实际上做的是一本青年文艺书。他有那种强劲、粗粝的创造力,这使得他和同龄人办的那些刊物从质感上有比较大的区别,他关注的东西绕不开现实。”

  虽然有的读者拿到《独唱团》后会失望,失望于没有看到期望中的“博客韩寒”,但鲁强却认为韩寒的定位非常准,“懂文艺的韩寒明白,生活有很多侧面,一本文艺杂志有时未必能承担那么多社会意义,多一个侧面,多一个功能。”

  鲁强说,飞快运转的这个社会有许多焦虑和无奈,年轻人生活中需要一些俏皮的、幽默的目击者,而韩寒,正好从文艺上找到了一个出口,“就这样去看《独唱团》吧,这是它能提供的。”

  因为审读过一稿又一稿的稿件,鲁强体会到《独唱团》的不容易。“几易其稿,编辑团队体现了坚持和毅力,最初较多稿件集中于边缘生活,但后面变得越来越丰富。”鲁强说韩寒是个很聪明很可爱的人,他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他对文字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标准,“他也善于通过文艺,追求一种平衡。”

  不管怎么说,鲁强认为韩寒通过《独唱团》这样文艺类的途径来和年轻读者互动,传递这一代的审美,是有价值的,“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再跟韩寒合作,因为他体现了年轻人的阅读美学。”

  本报记者 王湛

  从《三重门》到《独唱团》,他变了

  从《三重门》到《独唱团》,韩寒走过了十年。

  不经意间,一个17岁的中学生作者,已经成为能够聚集众多思想者和写家的刊物主编。这些年,韩寒写作、赛车、出唱片、拍电影,做什么成什么,并总能出彩,但恐怕最让人关注和无法不面对他的,还是他在博客上发出的颇具思想的声音。

  假如说和他几乎同时出道的郭敬明是一个颇具时尚气息的商业奇才,那么韩寒可谓是一代青年的“意见领袖”。他的尖锐,他的睿智,他的敢言,他的幽默,他的忧患意识,他的草根情怀,让他和一批从新概念作文起步的青春写手拉开了距离,走在了别样的潮头。他有意和商业化、娱乐性较劲,不愿同流合污,但他很难百分之百保持绝对独立。

  《独唱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保留了韩寒的个性和追求,让我们看到尽管艰难,尽管不易,但他还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己。因为他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所以才会不断思考并发出声音。而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更愿意沉醉于物质和娱乐,韩寒和这样的潮流背道而驰,显示出了他的可贵之处。

  韩寒曾一再对他的粉丝和拥戴者说,不要对《独唱团》期望值太高,这话我相信他不是随便说的,《独唱团》无奈地经受了在多家出版社的游历和搁浅,心气和激情或多或少会在过程中耗散。

  愿望和现实常常相距很远,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又不丧失自我,很考验韩寒的心智和耐力。我不知道这一切对《独唱团》会不会有磨损,但我相信韩寒希望读者降低期望值的“预防针”是他过人的聪明使然。

  据媒体介绍,《独唱团》首印50万,珍藏版卖到180元一本,我不敢断定这是主编韩寒个人市场号召力,还是《独唱团》刊物本身具有的魅力,但刊物最终能如愿出来,毕竟体现了社会的开放。《最小说》之类的青春读物确实有它固定的受众和如痴如醉的粉丝,但《独唱团》提供的思想层面的阅读可能会让年轻读者觉得,仅仅娱乐,时间久了或许会乏味和空虚。

  《独唱团》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坚持。相信韩寒能走过风雨十年,必然也能迎接风雨二十年、三十年,以致更多。   袁敏

  (袁敏——资深出版人。《江南》杂志主编。2000年,她独具慧眼,出版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韩寒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因此被认为是“发现韩寒的伯乐”。)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