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馆里的新派中餐 中国在德国的真实存在

作为中国在世界真实存在的第三站,南方周末记者特别走访德国,为您展现在德国的真实中国

责任编辑:马昌博 郭力 李梁 资讯 陈斌 实习生 雷磊 王心武

编者按:在高级的层面上,中德关系总是体现着价值:德国总理默克尔每年至少访华一次,中德贸易额相当于中英、中法、中意贸易之和。
   
然而与此同时,德国也是某些分裂势力最主要的海外活动基地,德国媒体时常炒作“中国间谍威胁”,中国人移民德国已近200年历史,新一代中国人在德国买下了矿山,却买不下一家啤酒馆……
   
作为中国在世界真实存在的第三站,南方周末记者特别走访德国,为您展现在德国的真实中国。

(明镜/图)

在法兰克福,“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曲声中,华人社团在排练舞蹈准备参加当地文化节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图)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内,执行院长余德美(左)和简涛博士讨论“早期留德华人图片展”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图)

即便德国总理默克尔保持了每年访问中国一次,在最近一个月的德国媒体上,中德关系的关键词却始终是“中国间谍威胁”。

6月22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德国日益受到间谍威胁”的头版文章,并配以中国驻柏林大使馆的大幅照片——使馆玻璃外墙印衬着湛蓝色的天空,正中间是中国国徽。照片说明写着:“这是中国的国徽,也可能是正在看着你的眼睛。”

这篇文章给在德国的中国人普遍带来了不愉快,一时间,似乎在德国的中国人,从使领馆官员、记者到留学生都“可疑”起来。

目前大约有7.9万中国公民和大量加入德国籍的华人 (7万-12万,说法不等)生活在德国的都市和乡村。而中国人在德国的近200年生活印记中,就包括了季羡林、蔡元培、朱德、周恩来这些名字。

早年的德国华人多数以中餐馆为自己梦想的起点,默默打拼,以求安身立命。虽然没有唐人街,但他们更多地自成一体,与德国主流社会人群并无过多交涉。即便在闹市,他们也像是一个隐形的群落。

但近年来,形形色色的来到德国的中国人,也开始逐渐打破中国人谨小慎微、固守一隅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德国的投资和生活开始有了更“高端”、更新潮的尝试,“中国人”的概念也更加多元——起码,绝不仅仅能用“眼睛”来概括了。

买一座飞机场

庞老板要买啤酒馆时,因为一句“加做中餐”吓坏了当地人。啤酒馆是传统的德国文化,难以想象这个地方卖中餐。

在柏林向西北约160公里的地方,一个叫做“帕希姆”的小城,一个河南人在这里买了一座机场。

2007年,河南商人庞玉良和他的林德国际物流公司投资1.3亿美元购买了帕希姆国际机场和附属的850公顷土地,他计划打造一座包括机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商贸区、飞行训练中心和高档别墅休闲度假村为一体的“国际航空城”。

对于早期的中国移民而言,想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