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18亿美元,吉利迎娶沃尔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9日 01:16  红网-潇湘晨报

  

18亿美元,吉利迎娶沃尔沃

  本报记者喻志科 长沙报道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作为国际知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an Mulally:“沃尔沃是一个卓越的品牌,拥有一流的产品。本协议为沃尔沃轿车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岁的吉利和86岁的沃尔沃,无论从长相、年龄和性格,都让人感觉他们“门不当,户不对”。然而将“农村青年爱慕国际明星”挂在嘴上的李书福,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让这场跨国恋修成正果。

  北京时间3月28日21:20,当地时间15:20,瑞典哥德堡,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作为“证婚人”出席了签署仪式。

  双方将在第三季度完成交易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吉利终于完成了这一笔全球汽车史上最为引人关注的交易,也是中国并购国外汽车资产的最大宗交易,

  “在就流动资金最后达成一致时,直到签约前一刻,双方还在就股权收购价格进行博弈。”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股权收购价格博弈和流动资金筹集问题是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的最后两道坎,也是致使该交易推迟一个多月进行的主要原因,并非外界传言的知识产权问题,“吉利最终迈过了这两道坎。”

  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双方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所有的收购资金已经到位,同时,吉利集团也准备好了沃尔沃轿车今后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贷款。除了股权收购,本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成都、天津争夺国产地点

  根据协议内容,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清单主要包括:9个系列产品(包括S40、S60、S80、C70、C30、XC90、XC60、V50、V70),3个最新平台,2000多个全球网络。

  签约完成后,吉利将有三个月时间来完成剩下交易。此前,吉利要面对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沃尔沃项目的国产地点,而包括北京、成都、天津三地已在明争暗斗争夺该项目落户。三地都开出了丰厚条件:北京将提供50亿元资金以换取沃尔沃中国公司49%的股份、成都将提供30亿元的融资规模,而天津将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换取沃尔沃中国项目的落地。

  两年的追逐、牵手到终成正果,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在就收购沃尔沃一事提出的商业计划中称,在收购完成后会将沃尔沃的全年生产量翻倍,目标是在2011年使这个汽车品牌获得盈利。

  目前,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将原来的2000万元注册资本增至71亿元,而北京吉利凯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也将随后完成增资。

  “汽车狂人”李书福的名言

  汽车不过就是一个发动机,四个轮子,几张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子。

  要让中国的汽车走向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

  [吉利竞购沃尔沃大事记]

  2008年12月 由于陷入破产危机,福特宣布出售沃尔沃轿车业务。

  2009年9月 吉利首度证实竞购沃尔沃,可能联手内地政府。

  2009年12月23日 福特称交易双方达成共识,有望在2010年第二季度结束交易。

  2009年12月 商务部表示支持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

  2010年2月 由于融资问题,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2010年3月28日 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签署收购协议。

  [专家观点]

  正方:中国汽车战略性转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张小虞:这次收购成功,吉利代表中国汽车走出了战略性转折的一步。收购不是最终目的,只是经营沃尔沃品牌的开端,把沃尔沃品牌做好才叫成功。

  反方:吉利收购案风险较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这场收购并不意味着能够得到如愿的结果。被收购企业的债务负担以及劳工关系问题,将是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的重要壁垒,其悲剧已经在上汽收购双龙的并购案中显现出来,因此成功签约收购是一回事,而成功运营并达到所需要的目标则要比想象的更为遥远。记者喻志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