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是来自于共同的体验

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Dec 7, 2009, 4:27:20 AM12/7/09
to Salon Friends, lihlii-g
lihlii 许多人误把“同情”当作“怜 悯”来理解。我认为同情心是判断是否人性的最主要标准。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才会在幸福中为他人的不幸而抗争,才会主张人人平等。 >@aiww 不为自己的权利而战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因为同情是来自于共同的体验。less than 5 seconds ago from web
孝虽然是“为仁之本” 但并不是仁本身,仁也决不限于孝。由孝而推及他人,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具有普遍的同情心,进而能“爱人”,这才是仁的真实内容。[1]

  邓广铭所写此文的1936年,正是日本人在“满洲”横行、欲大步入侵内陆的年岁。主和的声音如汤如 沸,官僚沉弊如火如荼,而英俊们却下沉了。邓先生发 而为文,岂独为宋人陈龙川一悲而已矣!是以,此种穿越时间的精神骨骼,自由思想的权利主张,自然也是邓广铭先生借前人故事,浇自家块垒的“了解之同情”的 产物。[2]

孔子的伦理学,并不仅仅局限于 silver rule,因为孔子还说过: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就是 golder rule 了。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这是两者的共同点。所以,我说是否有同情心,是区别人性和兽性的判据。

我认为,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学自由主义中的个人主义原则;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儒学自由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原则。 [3]

对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者来说,没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情心的自然法,
就没有自由。这种认知是一种人格认知,对于“人”的概念的认同。所以我把“同情心”
作为人的特征定义。

没有基于同情心的人人平等概念,那么只有通过神学的天赋人权,超越人的神权的
存在,来使得人人平等得以在理论上成立。中国传统伦理和哲学中的“道”,也是
 “道始于情”。这里的“情”在我看来就是人之常情,也就是同情心,对人的普遍
标准认同。
“天”,就是自然法。“命”,就是必然性。

按照我对“礼”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毛泽东显然不允许别人用枪杆子夺取
他的政权,那么,他这么做,就是非礼,:) 也不符合康德的第一条道德律令:
普遍立法。[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推崇的儒学自由主义的公理基础。恰恰汉民族主义者,就是一点都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造成今天的疆藏的大祸。
支持高耀洁的仗义执言的行为的信仰,是儒家的思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她在访谈中反复强调[8]。

林肯在表达他的民主思想时,有一句名言:“因为我不愿当奴隶,所以我也不愿做奴隶主”。孔子也说过“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可对于大多数具有专制
思想的中国人看来,林肯的话是应该倒过来理解的,即“因为我想做奴隶主,所以我不愿当奴隶”。他不满自身奴隶的处境,不是他认为世界上不该有奴隶,而是觉
得自己不该是奴隶。因而摆脱的方法也不是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人奴役人的制度,而是赶快成为奴隶主,以便奴役他人。于是,每一轮的王朝更替过后,老百姓都会惊
奇地发现,屁股变了,龙椅没变。历史的周期性震荡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新的转机。
我读中国史,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那么多的圣贤鸿儒、文人雅士都忙着喝酒、注经、调戏女人、发牢骚、讲怪话、抒写帮忙不得的愤懑,可有谁想过在纲常名
教之外寻找别一种政治模式,让中国历史跳出这主奴循环的怪圈?那怕是头脑中闪过一丝这样的念头也好,即承认每个人都平等地受惠于上帝,别的任何人都没有资
格支配和奴役。政府和人民、人民和人民,只有权责之界,没有贵贱之别。[5]

平等的自由权利体现的是公正原则,所谓公正原则就是康德所规定的可普遍化要求,即道德规范必须适用于所 有的人:除非有某种合理的理 由,否则任何人不能被排除出道德规范的适用范围之外。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或所遵循的规则对等地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时,才是道德上正当的。正是这 种公正性或普适性,使平等的自由权利原则就如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样不证自明。试想想看,谁愿意放弃诸如思想、言论、参政等自由权利(己所不欲)? 而这对于一切愿意讲理的人、愿意公平地对待他人的人来讲,意味着反过来也一样:你不能强加他人放弃这些同等的权利(勿施于人)。这里的道理并不在于它是人 定的(因而随人们的处境变化而变化),而在于它蕴含于理性之中:首先,自由为我所欲;其次,推己及人,自由为我所欲也为他人所欲,故应同等地施于所有人。 这种蕴含于理性中的道理是人类社会得以成立的基础,否则我们就只能过着人对人像狼一样的生活。[6]

其实你说的“代入”,就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公理“人人平等”相
关。平等的关系的判断标准是:关系中的主体互换,而关系依然成立。儒家思想中
孔子的表达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推
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
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 沙叶新[23]说:“人总要有些同情心,有点恻隐之心,有点悲悯情
怀嘛,否则和动物何异?” 即便是认为人的行为唯一地被自利性引导的 Adam
Smith [24],他的第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就旨在探讨"同情心"做为美德的涵义。

我对人的定义,不是什么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这些猩猩都会。我认为合适的关
于人的定义:具有同情心的动物 [22]。正因为如此,人们看到一些动物似乎有物伤
其类的表现,就惊讶他们像人一样。因为,这是人们所隐含公认的人的标准。
[9]

孔丘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伦理,是儒学和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学的基础
伦理之间的非常重要的过渡桥梁。
另一些重要的,具有自由主义基础的中国传统思想遗产是,道家的“天道”思想,就
是自然法;以及孟柯的民本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原意是土神
和谷神,可以理解为国家民族,但同样也可以理解为道统和法统,也就是政治伦理
和习惯法体系。
孟柯针对武王伐纣评论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章句下》) ,还说,“以有道伐无道,以大勇
救天下黎民于倒悬”,这些确立了人民反抗暴政的理论基础。[10]

这就要靠交流和言论结社自由了。别人的苦难外人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了,人才能真
正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人人平等,利益需要妥协等等的道理啊。一
个人人孤立,被封闭的社会,自私和残忍才更容易盛行。
所以说,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前提。[11]

其实我也是发现,儒家自由主义,完全是可能的,建立在一个公理基础上可以推理出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和“人人平等”等价的命题。但这还是一个弱表达。孔子还
有一条强的表达: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条有些社会主义的意思。 所以,“拯救大众”是符
合儒家士君子道德理想的。[12]

这“固有频率”是什么?就是他们由衷相信“狼羊律”,亦即“强权即公理,拳大即是
爷”。因此,帝国主义侵华史在他们心头引出来的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
训,而是羡慕引起的嫉恨,就是理直气壮的“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每逢西方谴责
中国的帝国主义行为时,“知识分子”们便立刻变得比政府还积极,举出西方帝国主
义和种族主义者造的种种大孽来回击,那意思就是:你们这么干可以,我们这么干
就不行?可惜如今已经不是你们的天下而是我们的天下了,该轮到我们来出这口恶
气了![13]

黄万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使用的有两个字,人和民。凡是使用“人”的时候,都是在讲存有论和伦理 学的问题,而讲“民”的时候,则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 问题。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谈的是政治问题;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则是伦理问题。[14]

宽容是美好的伦理价值。宽容是被侵犯者对小错的容忍,是自由主义的公理
      “人人平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论: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
      都会犯各种小错误。如果你犯了小错,希望被别人严厉对待吗?如果不是这
      样,自然也不应该严厉对待别人的小错误。但是,人人都不希望被冒犯,因
      此是否宽容他人侵犯自己的小错,也就因人而异,不是严格的必须。[15]

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理想人格中,就分明蕴涵着公民人格的生长点。
子贡曾经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5)孔子在此既尊重了别人,也肯定了自己。这不是一句无足轻
重的话,孔子告诉子贡的是可以奉行终身的大原则,而且类似的原则也曾在位居核
心的"仁"的范畴里出现。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
这里更直截了当地肯定了"欲立"和"欲达"的自己,也尊重了有同样欲望的他人。如
此两不相亏地行事,正是公民人格的核心。
我无意把2000多年前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混同于今日西方的公民人格,这样做自然
经不起知人论世的推敲。我也无意当一个儒家修正主义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
题和解决办法。不必死抱住某句箴言不放——西方的公民们似乎也没有死死抱住耶稣
"爱你的邻人如同爱你自己"的训诫推导不已。
我想说的是:不必担心丢了咱们的传统。古今中外的人心自有相通之处,在劳动仍
是谋生手段的时代,在劳动成为人生第一需要或莫大乐趣之前,在纳贡服徭役修陵
寝的时代过去之后,人有一种不得不然的为人之道,不管你叫它什么,也不管你的
传统是什么。[16]

中国不希望被别国侵占和统治,中华民族也不希望被别的民族“解放”和强逼统
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我们又要以此方式去不管别人的感受对待其他民
族、种群(如就统独之争浪口尖的藏台)呢 ?而且是以不太受欢迎的社会主义去
强迫别人接受统一 [17]

一个好的公民是有民主性格的。课本
对民主性格的总结,我觉得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老话,译成中文很准确的就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被伤害吧?那么,你不要伤害他人。[18]

胡平: 其实这中间并没有什么奥妙,无非是能换位思考而已。也就是我最爱引用的,要得公道,打个颠倒。阿伦特对政治思想的分析,浅白地说,也就是这么回事。

立里:
这其实就是自由主义的公理“人人平等”[3]的不同表述方式。I. Kant 康德的道德绝对律令[1],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说的儒学自由主义的基本公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也是同一个意思。这是小商小贩在讨价还价时也懂得的道理[2]。

参看:
  1. 立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t/9973f2291849e1ee
  2. 立里: 平等的判断非常简单,小商贩都懂的道理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msg/523b30b86d88e9e3
  3. 立里: 平等的关系的判断标准是:关系中的主体互换,而关系依然成立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msg/61fba91d0ef5e9a8

人与人的等价关系也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它为伦理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从
来的道德信条都是人必须无私,人间一切丑恶之事都是私心引起的。但用等价关系
来处理人际关系,得到的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人有私心是符合人权的。丑恶现象
并非因个人的私心,而是只有自己的私,不尊重别人的私,是私欲膨胀损人利已的
结果。私心甚至还可以成为道德的基础。因为自己有私心,所以推断别人也有私
心,这才有同情心,才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有富人帮穷人,强者帮弱者。[19]

孟子认为政府在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上应该起关键作用,从而接受政府
的责任性。而责任性常被当作民主政府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孟子的这些观点是可
以与对民主政府的理解相融合。进一步讲,如上所示,我们不能否认儒家有很强的
精英主义的倾向。但是,对孟子来讲,首先,每个人都有四端(即发展完美的仁义
礼智的潜能),也因此都能够完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人人平等的。其
次,统治阶级的上等(superior)地位之正当性来自于其服务民众、帮助民众完善
自我的能力。因此,儒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同情心的道德保守主义",或"有同情
心的精英主义",甚至可被吊诡地称作"(在人的潜质意义上的)平等主义的精英主
义"。这样理解的儒家可以很容易地采纳罗尔斯早期哲学里的意图保证所有公民的
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机会均等的著名的差异原则(Rawls 1971,60-62和78-
83)。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最终达成的政治自由主义的概念包括这一原则的
话,儒家可以在这一点上认可自由主义。

[...]治理国家,也就是帮助本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是定义人之所以为人
的同情心的最深刻的表达,并且要求极大的智慧。

[25]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妥协”作用甚至要比亚里斯多德基于“恐惧”和“怜悯”的“净化”更为重要,“妥协 的感觉……更在单纯的恐惧和悲剧同情之上。” [26]

参考:
  1. 刘军平: 儒家“亲亲相隐”的伦理依据和法律诉求 http://www.confuchina.com/03%20lunlizhengzhi/qinqinxiangyin.htm
  2. 小凤采薇: 途经思想国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31677d0540e2f7fa
  3. golden rule & silver rule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1d5e124f4ab70170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9973f2291849e1ee
  5. 狄马: 歧视的理由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ca05e9da1bfc0dc7
  6. 周枫:争取最低限度的自由主义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ecb1d769c3794f60
  7. 儒家的礼,是契约社会秩序,根本不是什么专制等级秩序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938f44d0b3b008d9
  8. 高耀洁 http://j.mp/92XxyY BBC 访谈录音 009-12-01 自由亚洲电台专访录像 http://bit.ly/6O4CDp 以往访谈和报道录像下载 http://www.megaupload.com/?d=DZNO15EI http://pastebin.ca/1698274 http://tinyurl.com/yzetc2g 有很多令人震撼和感动的细节非要看老太太亲口说,是文字报道里没有的内容!
  9. 杨佳背后的潜台词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msg/61fba91d0ef5e9a8
  10. 用专制主义对待专制主义,用自由主义对待自由主义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10d45fbb0568094d
  11. 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呢?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msg/e3908831cd0fc5e8
  12. 求仁得仁 不求仁,不得仁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e70796c33dd61004
  13. 芦笛: 为何现代中国青年基本成了种族主义者?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9497933dbde86c73
  14. 熊培云: 革命不是原罪——对话黄万盛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acc73d329aba9303
  15. 宽容是被侵犯者对小错的容忍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a5437205fa287928
  16. 吴思:我们的人格理想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da088a0e7c69a558
  17. lzjgz: “统独”之我见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9f323d010429dcb6
  18. 林达:美国《公民读本》的第一课:“你”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dd0a9c5fe0a22f31
  19. 茅于轼: 人权经济——我的经济观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f2aa13d9c1433156
  20. 立里: 我的信仰和主张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6c4974bf9a742a18
  21. 秦晖: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msg/105b2d77fe759489
  22. 立里: 人之为人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thread/thread/bf561b24c4cfc1fc
  23. 沙叶新为东南大学百年校庆所作的演讲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thread/thread/3c021b277f26cebb
  24. 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thread/thread/6c8997aaa9baa10a
  25. 白彤东:一个儒家版本的有限民主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1bd9230f7ec5d43d
  26. 徐贲: 悲剧想象和公共政治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lihlii/browse_frm/thread/6f6a1d5843947c61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